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作家吴岩
作家吴岩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229
  • 关注人气:40,42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甄朔南 PK 叶永烈 : 再反思

(2006-03-23 22:12:06)
分类: 科幻文学
甄朔南 <wbr>PK <wbr>叶永烈 <wbr>: <wbr>再反思     甄朔南 <wbr>PK <wbr>叶永烈 <wbr>: <wbr>再反思  甄朔南 <wbr>PK <wbr>叶永烈 <wbr>: <wbr>再反思
 
 (本文是为3月18—19日在清华大学举办的科学传播会议撰写的发言提纲,原标题为:想象、权力的解构与科幻文学的本质
 
        在中国科幻文学历史上,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事件,那就是叶永烈与甄朔南关于叶永烈科幻连环画《奇异的化石蛋》的争论。甄朔南从科幻小说是科学的仆从角度认为,科学性是科幻小说思想性的本源。而叶永烈则没有逃脱甄朔南的圈套,在解释自己的科学性到底是否存在错误的同时,落入了对方设置的陷阱。争论的两个方面其实都远离了科幻小说的本质。
        这次争论虽然对整个中国科幻文学的批评和读者形象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但这种灾难本身已经埋藏在中国文化之中,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文化精英对科幻文学时而赞扬时而贬斥,这些现象都在暗示,有关科幻文学的本质的确影响着该文学在中国的发展。

甄朔南 <wbr>PK <wbr>叶永烈 <wbr>: <wbr>再反思

        到底什么是科幻文学的本质,作者认为,古往今来的创作现实已经证明,所谓科学性、知识性、认知性、建构性、科学的想象性等将科幻作为科学仆从的观点,都与科幻文学的本质无关的“存在霸权”的表现。认为存在的一切具有霸权性,当前存在的知识体系对科普读物、科学传播读物、甚至科幻读物都具有霸权性。
        然而,无论从科幻文学的创作现实还是阅读现实,都可以发现,这种霸权性至少在科幻作品中并不存在。凡尔纳本人不是科学家,更不可能给科学一个属于科学家的描述。威尔斯、阿西莫夫虽然具有科学的教育背景,但他们的科幻小说则与科学传播毫无关系。以想象力抗击存在的霸权,才是科幻文学的本质属性。
        作者认为,科幻文学中最具本质的元素就是想象。按照萨特的观点,想象就是寻求自由。幻想则是寻求绝对自由。在这种寻求自由的过程中,现实仅仅是作为幻想的参照出现的。为此,解构现实,瓦解此在,是幻想达成远离现实的最重要的方式。科幻小说的本质就是对权力的解构。而权力的实施者除了科学现实,还包括已经积淀的人文现实与人本现实。所有这一切都是科幻文学解构的对象。
        在解构中达到对权力的远离,达到对自由的接近。是叶永烈小说的想象力解构的科学现实导致了甄朔南的反拨。而各时期文化精英企望通过科幻去建构新文化的努力,也埋伏了他们最终放弃科幻的动因。
        从想象力的角度重新观察科幻文学,会发现许多重要的作品被忽略。老舍的《猫城记》对中国人的丑陋人文现实所进行的解构,虽然被批判为没有“反映当下”,具有“颓废性”,连他自己也进行过检讨。但这些批评无法掩饰作品在解构现实中所迈出的步伐。更加值得一提的是韩松在文本结构和修辞方面的尝试。他的小说和诗歌,精妙地运用语言,在不断解构现实的过程中,表达出被当下状况所掩盖的更多意向。他的诗歌《互联网中的聚碳飞蚊》和小说《红色海洋》,就是这样的作品。在前者中,意向在多义的语言中从现实跳跃到非现实,而在后者中,时空的错乱、神话和拟现实的交融、多种文本的互涉、加上拗口名称所导致的阅读困难,使小说与读者所经历过的现实、所阅读过的文本之间,都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些反差造成的距离,使读者无法将小说与现实建立起牢固的联系,最终使思维断裂成片段的想象。
        如果参照萨特关于想象才更加接近本质的论述,科幻文学是比现实主义文学更加接近世界本质的作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