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仍然在等待黛安·基顿的新电影,尽管她已经差不多60岁。
有些人永远不会老。黛安·基顿显然是其中之一,到今天,她依然是安妮·霍尔,并且永远是。太美的女人让人难以接受,红颜易老,多少能爱恋芳华逝去后沧桑的容颜?可个性并不会因岁月转瞬消失而变更。
很年轻的时候,她就有一腔反骨。最早走进大众视线时,她是教父的女人。科波拉筹拍《教父》时,她是最早定下来的演员之一,我看过她的定装照,戴着帽子,脸上写满举棋不定的彷徨,可那装眼睛中流泻出温柔千里。这不正是那个爱得义无返顾、可是又始终保持着自我的凯伊吗?而黛安又选择了片中的爱人,当时科波拉问黛安认为谁比较适合迈克尔时,她吐出“阿尔·帕西诺”这个名字。当时,迈克尔这个角色的竞争十分激烈,各子不高的阿尔·帕西诺并不出众,而制片方则提议又当时正得令的罗伯特·雷德福来扮演这位新一代教父。那时候,黛安与阿尔·帕西诺尚不是情侣,不过电影中的他们合衬极了。爱与不爱,背叛、欺骗、斗争、缠绵、伤害……尽管凯伊的戏份很少,可是她之于迈克尔却是极重要的:她见证了他变化的过程,并且始终是他心底唯一柔软的牵挂。三部一系列,凯伊从普通的未婚女子,到教父之妻,再因不堪忍受他的残酷而离开,最后已是人到中年的唯唯诺诺、处事不惊。间中二十余载,已是一朵女人花的花开花落了。这么些年,从寂寂无名到叱咤一时,再到风平浪静,黛安的幽默淡然一直让人称颂。不过真正造就她的,并不是伟大的科波拉这部永垂不朽的《教父》,而是伍迪·艾伦。
小个子的犹太男人伍迪·艾伦,是擅于自嘲的知识分子,带点郁郁不得志的黑色幽默。他所选择的女主角都有着独特的美感:米亚·法罗的清新稚气,戴安娜·韦斯特的憨实敦厚,都是现实主义的。而最能代表他的风格的,是黛安。她缺少女性最具杀伤力的诱惑——柔媚,可是他独立坚定、个性十足,即使站在世界的颠峰纽约的大街上,一样所向披靡。她是安妮·霍尔,是追梦的女子,带着遐想走进伍迪·艾伦的城市——又粗暴又温柔,带着丛林野豹一样的欲念。她身上沿袭了“垮掉的一代”的颓废绝望,可是又有着新时代的蓬勃向上。她着男衫、抽烟、滥交,可是她相当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她最后真的成为歌手,与适合她的人在一起,不似失去她的艾维那般患得患失。
那一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从《曼哈顿》拍摄现场赶来的黛安,又是一派安妮·霍尔的风情:盘的松松的发髻,西装衬衫,正装裤平底鞋。她昂首阔步的走上领奖台,捧回自己的小金人。《安妮·霍尔》是伍迪·艾伦拍给黛安的,虽然之前有《爱与死》、《机器人大闹科学城》,之后有《曼哈顿》《我心深处》、《曼哈顿谋杀案》,可是最伍迪·艾伦式的黛安·基顿,是《安妮·霍尔》,连片名干脆都为她而起。安妮·霍尔正是黛安·基顿的本名。
十年的紧密合作后,伍迪·艾伦移情米亚·法罗,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再好的搭档都要分道扬镳。爱过阴郁深沉的阿尔·帕西诺、精明睿智的伍迪·艾伦,会议竟万众瞩目的黛安选择了沃伦·比蒂,这为赫赫有名的情圣。《赤色分子》这部政治题材的严肃电影大获成功,乐坏了身兼导演与制片的沃伦·比蒂,可情圣毕竟是情圣,电影这支曲终了,他们二人也散了。年华渐逝的黛安,更愿意在小制作中发挥自己的演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是Madonna这样的Meterial Girl的世界,作为注释女性的黛安·基顿模式不再流行。
潮流终究是会过的,黛安对女性的指导作用不会变。2002年一部《爱是妥协》,让我见识到逐渐步入老年的黛安依然充满力量。艾丽卡是30年后的安妮·霍尔,她还是要爱。爱是氧气,是我们全力追求着的,在路上,只有爱能让我们毫不迟疑的停留。即使间中波折重重、困难万种,也一往直前,因为相信最后一定繁华似锦、光明璀璨。这句是安妮·霍尔的真谛,也是艾丽卡的故事。
事过境迁的艾丽卡邂逅哈利,这个老花花公子是她女儿的男友,机缘巧合之下,二人堕入爱河。花花公子本“色”不改,艾丽卡忍痛离开。浪子回头金不换,在年轻帅气的医生那儿辗转一番,艾丽卡最终与哈利重修旧好。作为一部浪漫爱情喜剧,《爱是妥协》并不特别,一众演员表现都很好,尽管同片有杰克·尼科尔森、基努·里维斯,可惟有黛安的表演是最大的亮点。谈到在片中的裸体,黛安说:以我这样的年纪,在镜头前脱个精光,真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呢。显然,她并不为之害羞,甚至以此为傲。她在电影中的表现同样值得骄傲。当艾丽卡在餐厅与约会妙龄女郎的哈利狭路相逢时,她脸上的皱纹都流露出不可抑制的哀伤。她冲出去,在大街上眼泪横飞,对追出来的哈利说:I do love you。无奈与痴缠全在其中了。三十年过,她依然敏感脆弱,一心想要爱,很多很多的爱。当届奥斯卡上她最终未能二度封后,可是作为一部主力票房的电影,黛安能在其中彰显出自我的风采,已经是大赢家了。
花开有时,梦醒有时。若无从选择,那么将生命当作舞池,如同美妙的黛安·基顿曾经做过的那样,由始至终、从不退却的,舞、舞、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