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玛多县甘德县藏族 |
分类: 独步神州 |
哪怕深入到青海各州藏区,也依然可以看到回族、汉族、撒拉族、蒙古族等各民族人,比如这些撒拉族妇女。
当然,也还要包括大量的僧人。僧侣的民族构成比较单一,基本是藏族。他们部分人会讲汉语。
戴口罩不是因为雾霾,而且防止强烈的紫外线照射。手机普及率不低,至少超过75%了。
沿途贩卖水果的老妪,也在没有生意时做一回“低头族”。不过,中国联通的网络非常糟糕,估计无法刷微博。
这两个低头族也不是在刷微博,他们在通过es share分享我用 wifi卡刚刚给他们拍照的照片呢。
藏族女孩子没有宗教的禁忌,她们不在乎镜头与影像,只是略有些羞涩与拘谨。
藏族小伙子很大方,他们不仅随便让你拍照,有的还主动要求给他拍照。
年轻人的服装已经越来越“全球化”,除了演出时。但上了年纪的人还是喜欢保持本民族的传统服装。
9月,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的藏族民众就开始换上了冬装。厚厚的沉甸甸藏袍里非常暖和。
海拔4000米的高原,夏天极为短促,因此,厚厚的藏袍在一年中利用率极高。但年轻人往往不太依赖藏袍。
但也有例外。达日县城的这对母子恰恰相反,儿子民族化,母亲半全球化。
班玛县白扎寺外的民居,祖母与孙女穿着截然不同。不知道再过数十年后,还能不能有梳着辫子的藏族老人了?
玛多县花石峡镇的路口,走进一家藏族家庭。小女孩好奇地凝望着客人,她的奶奶用藏语招呼喝奶茶……
甘德县的东吉多卡寺外,有叫卖冬虫夏草的老人。班玛县亚日堂乡小学外,父亲驾摩托车接两个放学的孩子回家
果洛藏族自治州的旅游局干部们或从事旅游业的从业人员。当然,路上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与旅游业无关。
在甘德县开餐馆的撒拉族人,撒拉人的大本营在循化县,“循环”不仅是一个县的名称,更作为一个商业标志。
僧侣与平民至少一步只差。那个19岁的小伙子说:我不能当喇嘛了。因为已经结婚。
而这对父子前来拉加寺上供时,似乎决定过几年把孩子也送进寺院。寺院里有许许多多的10岁左右的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