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苗寨茅台毕节贵阳贵州 |
分类: 独步神州 |
中国民生百态(四)——贵州篇
茅台是贵州的骄傲。前两年疯涨到天价也依然购销两旺。但换了朝代后,公款吃喝暂受抑制,现在股票大跌。
贵州拥有一些国家级著名景区,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都是发展旅游业的天然资源。少数民族风情则是最大亮点
在省会贵阳,依然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妇女,就这样挑起扁担在街上匆匆赶路。没有人感到新鲜好奇,因为很多
更多的还是汉族人。在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位于贵阳南郊约29公里的青岩镇,流通领域更多的巾帼英雄还是汉人
无论她们年纪大小、经营范围各异,她们都守法本分地看守着自己不大的地盘,维系着微利与小本的业务。
小手工业者不畏寒冷,用半截手套护住更多的手掌,但手指只能暴露在严寒中,为手指不僵硬须一刻不停地编织
黔东南的西江苗寨,留守的苗族老人承担起接待各地游客的迎来送往重任。当然他们用音乐与舞蹈首都形式表达
西江苗寨也不是人人都能歌善舞,这位不擅歌舞老人,其实已经患上轻度老年痴呆症,可惜没有引起亲属关注
贵州老百姓实在是不容易啊,谋生手段比较初级,靠经营这些只能勉强维持温饱,根本无法进入小康社会。
曾经被歌颂都是“劳动英雄”,大体上超负荷工作、加班加点病了不休。现在,人拉肩扛在贵州依然随处可见
没有铁打的身子骨,生活在贵州农村就是遭难。哪怕的“原生态”小吃,没有足够的体力的确难以为继。
上班的路上,靠半自动化交通工具,但田地里的农活,却依然沿用战国时代的农具。农业机械化是遥远的梦想
五彩斑斓的少数民族服装,与上图实际生活形成巨大反差,真契合了那句流行语--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啊!
进入贵阳市内中西结合的快餐店已经没有挑担摆摊的少数民族群众了。他们的销售额决定了他们无力前来消费。
购买年货的市民,在货比三家地只看不买。不过,如果真要买他们不太敢迟疑,因为价格是一天一个样!
物价的全面大幅上涨,春节团聚的会餐,被老百姓苦涩地黑色幽默道“皇家菜”!但没有人敢对此抱怨、不满。
无论物价如何飞涨,老百姓都不能做到不吃不喝!只不过他们只能选择更廉价的食品或在购买的量上大幅压缩。
“锅边馍”很受贵阳人的喜爱。属于“好吃不贵”的一类。当然,靠公款支撑的高档饭店、餐馆也很多。
除夕当天,客流量顿时锐减。所有能够归乡的游子,都已经返回自己家乡。几天后他们又得再次卷入人流大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