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纽约生活书休闲文化 |
分类: 流水似的日子 |
我是带着两本书来纽约的。刚来纽约时,遇到女诗人邵薇搬家,她问我要不要书和旧杂志,我不要,她就要当垃圾丢掉了,我刚来,中文读本极少,加上许多旧杂志对邵薇是旧物,对于我这个刚到的人来说,可还是新鲜货,于是忙告诉她,别丢啊,我周末来取。从她那里,我取来了1999年的《今天》、《倾向》还有一些佛教书和英文书和诗,我抱着一箱子书,从曼哈顿回皇后区的激动心情,至今难忘。当决定留在美国后,我开始从中国往美国带书,只要有便人来,我就顺便捎带几本,到2003年回国时,我又整理了一箱子自认为的精华读本,海运到了纽约,有一个哥们做图书生意,凡他公司出的书,又送我一本,我也稀里哗啦一本不丢地带到了美国。所以,在纽约没多久,我也积下了几箱子的书。后来先生回国多次,每次回来时,都帮我带了当年中国最畅销的书,主要是小说类,许多书,我只是翻了翻就看不下去了,于是书柜上的书越来越多,但有保留价值的就不太多了,于是,我也想象邵薇那样,送一些给刚来的朋友,没有想到,我打过几个人的电话,都没有找到一个愿意要书的人,倒有人愿意要书柜,说可以放杂物。搬了六次家,一些东西我想一直带着,可一些不想读也读不下去的书,我想丢了。我丢之前,还在感慨,时代真是造人啊,我这个在十年前在书橱上写着“概不外借”的小气鬼,如今大方地要丢书了。又一想,要不要捐给图书馆呢,虽然是意义不大的文字,可毕竟是有可读性的书啊,可是一打听才知道,图书馆每一年有专用经费用于购新书,中文图书也有最新的,他们的购书方向也同样受中国图书宣传热炒的影响。在美国,每个区,几条街道上都有一个图书馆,我又住在纽约,一点不缺中文书,又何必保留着这些我不去翻的书呢?最后,我下决心丢书了,是因为我想,我都读不下去的文字,又何必留着浪费别人的时间呢?我将不要的一些书拿出来,在后院打捆,美国邻居看见了,问我是书吗?我告诉他,现在是纸了,他拿起来翻了翻,书都拿倒了,然后,煞有介事地放下说,的确是纸,不过中文字很好看,象图画。读书买书这种事,还是要靠自己,别人是帮不上忙的,在书店要有足够的时间,自己挑书选书才行,千万别受宣传的影响,更不能像到超市买菜那样,拿着就直奔收银台,不然,可是难逃丢书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