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梅菁纽约手记 |
这是根据过去节目内容整理的,也曾在网上贴过.再贴一次吧.
关于中国美女和非美女的讨论疼呀!
周三,纽约是个大晴天,我又是牙疼,按照实际情况,我是根本不想说话,可是却肿脸歪嘴地硬是在那撑着,讨论的问题也让我美不起来,那就是:关于中国美女和非美女的出路。这么说也担着性别岐视的风险,所以我小心地说是非美女而不是×女。美女的出路不用大家担心了,有人说基本上去放眼世界了,而非美女的出路让大家担心,说出路有两条,一条是:整整容;另一条是嫁给美国人。网上也有一个人持同样观点,说择偶的过程对于中国男人来说,无异于远古时代的打猎,谁打到了最难打的猎物,谁就是英雄。 你让一位富有的中国男人开一辆又破又旧的普利茅斯上路,他会断然拒绝。你让 一位成功的中国男人去娶一位非美女,那简直是要他的命。 (此为引用)
在美国生活久了,你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景:一个中国女人和一个美国男人在一起,而这个中国女人往往是其貌不扬,属于被中国男人贬为“黄脸婆”的那一类,于是中国男人就简单地得出结论:只有×女人才会去嫁美国男人。 说心里话,这个结论不无道理呀!我们都知道,一个中国女人在中国长大,首先受到中国男人的挑选,中国男人挑剩下的,才会落到美国男人的手中。而中国男人的择偶标准不外乎一条:长相。他们挑剩下的,自然都是不好看的。
对于那些握着中国非美女的手的美国男人,中国男人爱批评他们没有眼光。听众朋友说得好,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美国男人怎么可能没有眼光呢?最多的可以说到是东西方审美观点的不同吧。美国男人在青少年时期受生物本能的驱使,同样会去追求漂亮的外表。等他们长大以后,尤其是受过良好的教育以后,就不再仅仅追求漂亮的外表了,而是更看重心灵的撞击、思想的交流,这是他们在生物本能之上的一个超越。中国男人不能接受非美女,因为他们还停留在基于生物本能的生存竞争阶段——一个人在最基本的生物需求得到满足之前,是不会考虑到更高层次的满足的。福塞尔在《格调》中提到新贵们开着闪闪发亮的奔驰招摇过市,而“老钱”们反而低调地坐在一辆落满灰尘的普利茅斯中。
中国男人不能容忍一个女人跟他平起平坐。而女强人现在也成了一种很怪 的称谓,女强人是什么人?那是大家都敬而远之的一种人。女强人使女人感到不自在,使男人受到威胁。我在结婚之前,常被人这么称谓着,你问我觉得怎么样,我当时真的不好说,但是从心里是反感。我觉得我在努力工作,与别人是一样的,当结婚以后,连我先生也吃惊原来我还会做菜呀!我为什么不能会呢?一个人生活那么多年当然也想吃得好吃得香呀!到后来我来美国了,也做家务也做菜,我的几个朋友直说,想不到你是这样的女人。我就说,不仅是我,我那一票朋友死党,全是可上厅堂可下厨房的,而且,现在你问我,我还坚持这样的观点,女人最需要的是爱,不是谁比谁强大,谁比谁高或低。有人说,一个中国男人要找的,实际上是他母亲的翻版——一个爱他的人,满足他的人,而不是一个他爱的人。可能现在好一点了,又说自己在外面包着的那个是为了真爱,谁知道呢?虽然这话说得有点绝对,但是在生活中,大家都常常听到这样的话,如果一个中国男人为女人而悲伤时,男人劝男人,他们都会说,为一个女人,不值得,上次一个听众失恋了,有人打电话给他点歌,是要鼓励他的,也说,兄弟,站起来吧,为了一个女人,你说你在美国这么死呀活的,值嘛?我接着这个电话半天没有说话,可能那个老兄自己也忘记了,这个接他电话的人还是女的呢!
这话没有一个女人爱听。女人精心喂大一个男人,这男人反而看不起她。即便是从回报的角度看,母亲也应该对女儿更好一点儿,事实证明,父母老了以后,往往更多地得到女儿的照顾,人家说女儿才是母亲的小棉袄,是那种穿在外衣内的衣服吧。
节目中一个叫小广东的女听众,讲述了自己嫁给老美的感觉,她说,就是那种感觉特好的感觉。让你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结婚许多年了还给你送花。以前许多人都知道,中国男人总是说要管好自己的老婆 ,什么话?是私有的财产呀?这种管也好比是要打破女人的骄傲。中国男人还拒绝给女人送花,理由是“我给你更实际的东西”咱老夫老妻的还送那个?现在有了美国男人做比较,中国女人怎能不弃暗投明!
在美国还有不少男人现在去大陆找新娘 ,用绿卡来换取女人的暂时的顺从和一点居高临下带来的快感。听说他们不会再找那种一来就雄心勃勃要读书的女人,也不会选什么学位和学识都很高的女人,为什么,还是因为这种女人不好控制吧。所以有些道理哟,上帝为中国的非美女们找到了另一个出路:嫁给老美。
还有,女人们如果是这么嫁到美国的也不傻,头几年可能会老实呆着,等人家熟悉情况和环境了之后,再行动也不迟,这两年越来越多地看到了这一情景,那些以这样的方法去大陆找新娘的,多半又是帮这里的男人找了一个本来绝对不可能找到的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