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情,是对生的赞许——读乔治巴塔耶《色情》
(2025-04-10 20:03:35)
标签:
杂谈 |
色情,是对生的赞许
——读乔治·巴塔耶《色情》
乔治·巴塔耶就同一问题写了两本书,都在中国有了译本:一是刘晖译的《色情史》,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一是张璐译的《色情》,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这两个译本我都读了。《色情》原著出版于1956年,相较前几年出版的《色情史》一书,后者展开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色情研究,系统地建立起了他的色情理论,是一部相当精彩的理论作品。巴塔耶还写了一本《文学与恶》,专门佐证并展开他的色情理论,我国也已出了两个译本,分别由董澄波译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以及柏颖婷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出版。色情是一个敏感词,可能会让某些淑女侧目而视,但其实只要是正常的成年男女,如果完全对色情无感,那她不是“装”就是“病”。平时写作一般不愿触及这样的话题。但是读了乔治·巴塔耶的《色情》,我获得了一种有力的哲学资源,可以更从容地谈论这个话题了。乔治·巴塔耶是一位后现代哲学家,是法国著名哲学家、评论家、小说家,博学多识,思想庞杂,其作品涉及哲学、伦理学、神学、文学、经济学等众多领域。巴塔耶的思想上承尼采、克尔凯郭尔、萨德的批判倾向,下启20世纪后期法国诸家思潮,对福柯、德里达、波德里亚等人的影响尤深,颇具反叛精神,被誉为“后现代的思想策源地之一”。 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围绕禁忌与僭越,从内在体验、死亡禁忌、生殖禁忌、僭越、杀戮与战争、献祭等多个角度分析了色情作为人类内心生活的一种,在不同生活场景中的一致性;第二部分结合萨德等几位作家及巴塔耶本人的作品对色情主题进行了个案研究。通过循序渐进地分析多种形式的色情,巴塔耶让色情这一深奥的主题从深陷的黑暗中脱身而出,揭开了色情的秘密。他的核心观点开宗明义:“色情,可以说是对生的赞许,至死为止。确切地说,这并非定义,但我认为这种说法比其他说法更能言明色情的意义。如果要给出确切的定义,显然必须从生殖这一性活动本身出发,而色情只是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有性生殖动物与人都具有生殖性活动,但是,表面来看只有人将性活动变为一种色情活动,色情与单纯的性行为有所区分,后者是以繁殖和传宗接代为目的的自然行为,而前者是与后者无关的心理探索。”“在大多情况下,讲人的存在,似乎要排除激情冲动。而我要说,恰恰相反,我们永远不应撇开激情冲动去描述存在。”读巴塔耶的书,感受他的思想魅力,是一件很有兴味的事情。全书第一部分的总标题是“禁忌与僭越”,这其实是奠定了全部讨论的逻辑起点,也就是说,有关“色情”问题的论述是从禁忌的打破开始的,这是对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偷吃禁果行为的逻辑展开。所以,巴塔耶认为色情活动的意义要大于单纯的生殖活动。
巴塔耶曾是个图书管理员,据《文学与恶》译者柏颖婷研究,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借阅记录显示,他还是一个弗洛伊德阅读者,1920年他就看了《精神分析入门》;1927年他阅读了《图腾与禁忌》。由此看来,他的“色情说”应该是脱胎于弗洛伊德的“性本能”理论,且做了进一步的哲学阐发。只不过是他对弗洛伊德学说做了某种意义上的解构与颠覆,比如他对“性”做了高下之分,而对“恶”则做了好坏之分,这无疑是一种更为细密的心理分析。正是在《图腾与禁忌》的理论基础上,巴塔耶建立了他的理论逻辑框架:禁忌与僭越。在巴塔耶看来,色情背后的根源在于暴力——一个非理性、自然、无序的世界。而暴力,正源于生命力“过剩”的奢侈耗费。巴塔耶把这称为“僭越”,他认为人类过剩的生命力必然会不断地突破各组长禁忌。色情是“对生的赞许,至死为止”, 而色情就是暴力僭越的典型,性的达成即生命力的融合是一个暴力的过程。巴塔耶用三种形式:肉体色情、情感色情和神圣色情来划分层次。这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层级划分,巴塔耶说,在三种形式中,关键始终在于一点,即用深层的连贯性的感觉替代存在的孤立,替代存在的不连贯性。一切色情都有神圣的特点,而通过系统地超越现世去追求存在的连贯性,所谓的色情,毋宁说是超越可能而完全向着不可能伸展开去的经验。就色情而言,“个体的爱”是向连续性回归的集中体现。“个体的爱的对象,从一开始就是宇宙的形象,这个宇宙是在站在它面前的主体对它的无限耗费中呈现出来的。”在巴塔耶看来,在爱中被爱的,就是宇宙本身,爱,就是个体自我消解自身并回归到整个宇宙中的连续性中去的过程。
巴塔耶还在《文学与恶》一书中具体析了八位作家及其作品,包括艾米莉·勃朗特、波德莱尔、米什莱、威廉·布莱克、萨德、普鲁斯特、卡夫卡和热内,探讨了暴力、色情、童年、神话和僭越等主题。他在序言中说,文学并不纯洁,它有过错,应该承认这点。只有行动才有权利。我想表明,文学是找回来的童年。但是,童年处于支配地位时,是否具有真理呢?由于行动的必要,出现了卡夫卡的诚实。这种诚实不要求任何权利。也就是是,文学并不承担道德纯洁的责任,它在本质上其实是一种关于生命的哲思。我特别欣赏两本西方文学经典:《洛丽塔》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