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雨之研究——一个词源考证
(2024-12-12 07:40:28)
标签:
杂谈 |
云雨之研究
——一个词源考证
《红楼梦》第五回 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讲了一段他在太虚境的艳遇:警幻仙子把妹妹介绍给他,“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于汝。今夕良时,即可成姻。不过令汝领略此仙闺幻境之风光尚然如此,何况尘境之情景哉!而今后万万解释,改悟前情,将谨勤有用的工夫,置身于经济之道。”说毕,便秘授以云雨之事,推宝玉入帐,将门掩上自去。那宝玉恍恍惚惚,依警幻所嘱之言,未免有阳台、巫峡之事。数日来,柔情缱绻,软语温存,与可卿难解难分。”随后《红楼梦》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袭人伸手与他系裤带时,不觉伸手至大腿处,只觉冰凉一片沾湿,唬得忙退出手来,问是怎么了。” 宝玉道:“一言难尽。”说着,便把梦中之事细说与袭人听了。然后说至警幻所授云雨之情,羞的袭人掩面伏身而笑。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这就清楚表明,所谓“云雨”,其实就是男女之间的那点儿事。这个话语的文学起点是先秦时代宋玉的《高唐赋》,其序云: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王曰:“朝云始楚,状若何也?”玉对曰:“其始楚也,榯兮若松榯;其少进也,晰兮若姣姬,扬衭鄣日,而望所思。忽兮改容,偈兮若驾驷马,建羽旗。湫兮如风,凄兮如雨。风止雨霁,云无所处。”以此为开端,中国文学有了特定的性事用语。不过“云雨”在中国文化史上其来有自源远流长,它其实是中国古代关于性的隐语。
作为六经之首的《周易》提供了最初的文化密码。《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九卦,卦象是乾下巽上,即风天小畜卦。乾为天,巽为风,风在天上,象征着微小的蓄聚。在后天八卦即文王八卦中,乾为老男,巽为长女,犹如干柴烈火,蓄势待发,故称小畜。这里需要特别指出,整个《周易》的卦象体系其基本逻辑都是以男女交感为核心意涵,它的吉凶判断基本都是以男女交欢是否核心为前提。所以,《周易·系辞上》:“夫乾,其静也专(團软),其动也直(勃起),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合),其动也辟(开),是以广生焉”。《系辞下》:“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周易·彖传》:“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周敦颐《太极图说》:“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阴静阳动,万物化生”;《淮南子·地形训》:“至阴生牝,至阳生牡”;《老子·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云:“八卦的根柢我们很鲜明地可以看出是古代生殖崇拜的孑遗,画阳爻以象男根,画阴爻以象女阴”。一个最直观的例证是泰卦与否卦。泰卦的卦象是乾下坤上,地天泰;否卦则相反,卦象是坤下乾上,天地否。前者轻清在下必上浮,重浊在上必下沉,所以就会如胶似漆,“天地交,泰。”后者反之,轻清在上继续上升,重浊在下继续下坠,结局必然是渐行渐远,夫妻反目。具体到小畜卦,其卦辞是:小畜 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从西郊飘来浓密的云,但还没有下雨,不过风在天上,云雨已在酝酿中。这是异性相吸的道理。古人的思维没那么复杂,对事物是一种直观的理解。男人的情爱有如甘霖滋润了女人,所以借用琼瑶作品的名字,就是在“情深深”的时候就会“雨濛濛”了。
中国古人在这方面还是挺开放的。我们在古典小说里会经常看到,男女情到深处时,一个常见场景是“宽衣解带共赴巫山”,或者“宽衣解带云雨一番”,这也造成了古代情色小说的极大繁荣。在古典诗词领域也是诗人们的一个乐此不疲的话题。苏轼就曾为他心爱的小妾王朝云写过一首《朝云诗》: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玄。阿奴络秀不同老,天女维摩总解禅。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因缘。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阳云雨仙。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写过一首《清平调》: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首写花受香露,次写巫山虚妄,,最后以赵飞燕衬托杨贵妃,堪称香艳之巅。宋代艳词发达,周邦彦写过一首《花心动》:帘卷青楼,东风暖,杨花乱飘晴昼。兰袂褪香,罗帐褰红,绣枕旋移相就。海棠花谢春融暖,偎人恁、娇波频溜。象床稳,鸳衾谩展,浪翻红绉。一夜情浓似酒。香汗渍鲛绡,几番微透。鸾困凤慵,娅姹双眉,画也画应难就。问伊可煞人厚。梅萼露、胭脂檀口。从此后、纤腰为郎管瘦。欧阳修也有《渔家傲》:近日门前溪水涨。郎船几度偷相访。船小难开红斗帐。无计向。合欢影里空惆怅。愿妾身为红菡萏。年年生在秋江上。重愿郎为花底浪。无隔障。随风逐雨长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