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抄《金圣叹先生传》
(2024-06-20 20:29:08)
标签:
杂谈 |
闲抄《金圣叹先生传》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
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 ,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选自《二十七松堂集》,作者:廖燕)
先生姓金,名采,字若采,吴县生员,为人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束,高傲奇特,傲视一切。爱好喝酒,善于评论书籍文章,对书籍文章的评论都是以前的人没有说过的。凭讲授学问而闻名的人,先生总是站出来批驳这些人。他在所住的地方贯华堂设置很庄严的座位,招收学生讲授经书。他所讲授的经书名叫《圣自觉三昧》,讲稿总是自己带着自己看,从不公开给别人看。每次到讲堂开设讲座,环顾四周的样子神采卓异,
所有一切经史子、稗官野史所记载的内容,没有不被他引述评论的。议论纵横捭阖,自始至终都讲得极其透彻。座位下面听讲的僧俗侣众诸色人等都崇拜到了极点,感叹说从没有听过这样的见解。先生就拍着巴掌自我得意,即使以前讲学的人听说了,皱眉长叹,他也不理会。
附:金圣叹绝命词
鼠肝虫臂久萧疏, 只惜胸前几本书。
虽喜唐诗略分解, 庄骚马杜待何如?
金圣叹(16081661),名采,字若采,明末后改名人瑞,字圣叹。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吴县(今属江苏)人。明诸生。入清后,以哭庙案被杀。少有才名,喜批书。曾以《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与《西厢》合称“六才子书”,并对后两种进行批改。在所批改的《水浒》中流露了反对农民起义的立场。能诗,有《沉吟楼诗选》。
这首《绝命词》,是金圣叹于遇害前在狱中写的。清初,吴县知县任维初搜括民财,盗卖库粮,县人怨恨,儒用宾、金人瑞(圣叹)等集合孔庙行哭,遭到冤杀。
金圣叹批书,独具只眼,颇有见解, 自然也有的不足为信,未可一例看待,但总的来说他于此下的功夫是很深的。他在临死前,还不忘他所做的这些工作,显露怨情, 自不能抑。
“鼠肝虫臂久萧疏,只惜胸前几本书。”“鼠肝虫臂”亦作“虫臂鼠肝”,《庄子?大宗师》:“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虫臂鼠肝,均为极微小的东西。言以人之大,亦可化为虫臂鼠肝,比喻随缘而化,并无常则。“萧疏”,稀稀落落,杜甫《除架》诗:“束薪已零落,瓠叶转萧疏。”两句的意思是:人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死了也不过如同鼠肝虫臂罢了。我的生命早就似落叶飘零,并不怎么看重的。我这一死,其他倒无关紧要,只是舍不得我一直系在心上的几本批书。作者以死不足惜来衬出“几本书”的可惜,可见他死前最丢不下的就是这个了。
“虽喜唐诗略分解,庄骚马杜待何如?”这里的“分解”,指作者对所选唐人律诗分成前后解,并进行分析评论。他对自己所做的这一“分解”是颇为重视的,在他写给友人的书信中亦可以看出。对唐人律诗是如此,那对《庄子》、《离骚》、司马迁的《史记》、“杜诗”又怎样呢?那就留待他人去评定吧!这说明他对自己所批的这些书,认为还有更深入一步的需要,然而他一死就无法将这项工作继续下去,因此带有一种死而遗憾的感情。
在这首《绝命词》里不去写死前对生的留恋,也不去写他横遭冤杀的悲愤,只写他一生所从事的批书,可知嗜书成癖到把死也看成是区区小事的程度,其性格之怪,实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