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说文本属性新视角——《三国演义》别解

(2023-12-25 19:33:20)
标签:

杂谈

小说文本属性新视角

——《三国演义》别解

小说这种文体究竟算不算文学,其实千百年来是有争议的。《庄子杂篇外物》最早提出了“小说”的概念:“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庄子以任公子用“大钩巨缁,五十辖以为饵“钓得大鱼,”与后世“轻才讽说之徒”小绳系竿难得大鱼作比喻,说明浅薄之徒以琐屑言辞寻求高名令誉,难以通达于至道。这句话的意思是:修饰浅薄的言辞以谋求得高名令誉,对于达到通晓大道的境界来说距离也就很远很远了。其对“小说”贬抑之意溢于言表。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将“小说家”置于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之末,并列为“十家”,他对小说这一概念做出了自己的解释: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尧狂夫之议也。后世批评家对小说的阐释基本上延续了班固的论述,小说作为末技、小道被排除在文学正宗之外。在主流学者的论述中,以诗、文为正宗的审美原则从未改变。只是到了李贽,他在其《童心说》一文中提出:“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曲》,为《水浒传》,为今之举子业,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在这里他把《水浒传》和“今之举子业”都与中国文脉相提并论且称之为“古今至文”,这就在文学史上第一次抬高了小说的文学地位,且不说他的这一看法是否符合历史的和美学的逻辑,单就他把“举子业”也即八股文拿来并称,就可知他的说法是不靠谱的,不能作为我们今天进行理论展开的依据。后来又有了晚清的王国维,他在《宋元戏曲史自序》中声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他没有提到小说,但提供了排序的逻辑,即每个时代都有其代表性文体,这样,就有人把李贽的发展观附会成了“明清小说”。但王国维的观点也未必可靠。例如他把宋词称为宋代的代表性文体就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因为在宋代词的地位远不能跟诗与文相比,只能把自己称为“诗余”且难登大雅之堂,如柳永之流只能在花街柳巷里厮混。有鉴于此,我以为,李贽、王国维这两位大咖的说法都不能作为小说的文学地位合法化的依据。对于《三国》《水浒》之类文本,我们应当另行界定。

其实在英文世界里,小说也不尽然都是文学。英文里最常见的对应“小说”的词是NovelFiction,前者的意思是一种用散文体书写的小故事,大致与《庄子》里含义差不多,后者则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小说,指的就是虚构文学。一般而言,虚构小说于文学(Literature)的一个子类。不过在英国图书馆里,既有Literature(文学类)的书架,又有Fiction(虚构类)的书架,前者多放置经典作品、专业文学书籍,后者则是通俗读物、畅销小说。这个区别说明,小说究竟是否属于文学,还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认知,它的地位是未定的。除了以上两类,还有一类称为Romance(罗曼史)RomanceRoman衍生而来,或译成“传奇”, 最典型的传奇是骑士传奇,它的故事结构通常是高度程式化的:骑士一路披荆斩棘,战胜恶人,最终赢得心上人。而“罗曼史”在英语世界多指爱情小说。这类小说大多也有一套模式:故事的男女主人公通常要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早期Romance当属简奥斯丁的作品如《傲慢与偏见》,这些已被视为英美文学经典的小说,在当下的英美文学书架上还是被归入Romance,仍是面向大众的浪漫爱情小说。这些小说大体和我们网络上铺天盖地的“穿越”小说类似。

作了这样一些理论铺垫之后,我们再来检视《三国演义》的品类归属,结论应该不言而喻。事实上,《三国演义》在中国民间的解读中,早已离开了文学的边界。例如,清人刘銮在他的笔记《五石弧》里说到这样一件事:“张献忠之狡也,日使人说《三国》、《水浒》诸书,凡埋伏攻袭咸效之。其老营管队杨兴吾尝语孔尚大如此。”这里说的就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的故事,在他半生的作战生涯里,每天都会让人为他讲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目的是从里面学习埋伏、攻袭等战术。《小说小话》云:“海兰察目不知书,而所向无敌,动合兵法,而自言得力于译本《三国演义》。…张献忠、李自成,及近世张格尔、洪秀全等,初起众皆乌合,羌无纪律。其后攻城略地,伏险设防,渐有机智,遂成滔天巨寇;闻其皆以《三国演义》中战案为帐中唯一之秘本。则此书……有实验战术学之价值也。”这是说的《三国演义》的兵学价值,此外还有商战价值。我们在坊间已经看到很多此类研究,如《三国谋略与商战秘诀》,姚有为著,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三国演义与现代商战》,霍雨佳著,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而许多文学中人所常谈论的刘氏正统论亦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