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之研究
(2023-07-01 05:35:42)
标签:
杂谈 |
内卷之研究
“内卷”在当代社会早已不是一个理论假说,而是一个蔓延中的实际问题。可以说人们已经习惯了“卷”和“被卷”,甚至已经乐在卷中了。这种内卷化的发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生存竞争的加剧和社会焦虑的蔓延。一个教育培训机构的广告这样说:“您来,我们培养您的孩子;您不来,我们培养您孩子的竞争对手。”这其实已经不是在卖课程,而是在卖焦虑了。正是由于整个社会无处不在的焦虑,才在网上出现了清华学子骑单车看电脑温习功课这样的奇葩镜头。连清华都卷成这样了,遑论其他!
人们为什么会身处内卷困境而无法自拔呢?囚徒困境理论对此作了很好的解释。按照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在制度的压力下,人如同囚在困境中,为了自身的利益,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配合”的方案,极少人会选择与体制对抗。内卷involution,与之对应的是evolution,即演化。直观地说,内卷就是“向内演化,或绕圈圈”。更宽泛一点说,所有无实质意义的消耗都可称为内卷。生活中许许多多低水平重复的工作,貌似精益求精,大家都按部就班,埋头苦干,乐此不疲,但只在有限的内部范围施展,不向外扩张,工作方向是向内收敛的,而不是向外发散,这就叫内卷。
“内卷involution”作为一个学术名词,其涵义是:在封闭的生态系统里,发展到一定饱和状态,不追求生态系统的突破和模式的创新升级,只一味依赖大量简单重复的资源投入。结果就是成本高、效益低下,发展水平停滞在低级模式。后来,人们发现,很多社会现象都具有“内卷”的特征。于是它的涵义被逐步延伸,泛指人类社会中的类似现象。例如,无意义的精益求精、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低水平的模仿和复制、在同一个问题上无休止的挖掘研究,等等。它所造成的弊端更为突出和严重。特别是,思维停滞、想象力枯竭,固化在低级型态的维稳阶段。这种状态最可怕的后果即是:排斥任何有益的冒险精神和浪漫冲动,远离任何敏感词汇,鼓励人们为了保住一个饭碗而殚精竭虑。
“involution”(内卷化)一词被运用到社会经济领域。“内卷”一词的流行,源于清华、北京大学的几张“学霸”图片。图片场景是这样的:有的学生的宿舍床上铺满一摞摞的书,有的学生边骑自行车边看书、看电脑学习。人们便把这种“学霸”图片反映的现象定义为“内卷化”。即指由于学业竞争压力大,学生只好无限制地消耗时间精力,即使这种投入对学业的提升意义不大。其实岂止是学生,很多大学教授也都已陷入了深深的“内卷”,他们把大量的精力用于申报各种狗屁课题与项目,而这些“研究”的价值只有鬼才知道,特别是研究古典诗词、古代小说、语言文字,废话连篇、装点盛世、保险、安全、有面子、体现存在感。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盖文皇帝修文偃武,天赞神授,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雄才大略如唐太宗对人才的私心尚且如此,整个社会的内卷化、犬儒化、乃至自轻自贱化就是可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