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伟然:激清扬浊 中正平和

(2011-03-11 23:23:38)
标签:

杂谈

张伟然:激清扬浊 中正平和——纪念学术批评网创建十周年[首届学术共同体论坛暨学术批评网创办十周年征文(之四十六)]
时间:2011年3月6日 作者:张伟然(复旦大学教授) 来源:学术批评网

 

一切浑如昨日。还记得在丰桥,日本中部靠近名古屋的一个小城,我守在爱知大学的机房里,和玉圣兄等一干友人共同见证了它的诞生。要不是年前玉圣兄提醒说十年了,还真有点不敢相信。

感谢学术批评网,让我在异国的郊野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点击量过万时,玉圣兄、祥森兄在网上相庆(当初设有互动版块),我说,且慢,且等到十万、百万再庆祝不迟。现而今,恐怕早就上千万都不止了吧。

十年,我们从青年步入了中年。学术批评网由涓涓细流而波澜壮阔,奠定了它在中国学术界的地位,形成了越来广泛的影响。为此,玉圣兄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回首前尘,令人不禁感慨系之。

首先一点是,我中华传统文化中实在有一些需要改良的成分。我们总教育小孩“人之初性本善”,号召大家当君子,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对小人缺乏切实有效的措施。结果,往往老实人吃亏,小人得志。反映到学术界,便是各种丑陋现象层出不穷,而且花样与时俱进,令人不胜其烦。十年来,我由当初的义愤填膺而渐渐麻木,现在已经想眼不见为净了,而玉圣兄,仍一如既往苦苦奋斗,勉力前行。平常跟二三好友谈起,真是对玉圣兄钦佩不置。

其次,学术批评,个人认为其主旨不应该止于激清扬浊,揭露学术腐败或者失范,更应该着力于品评得失,推动学术往更高层次发展。当然,这一点目前可能还难以做到,但至少应该有这样的追求。在学术批评网上,我们时不时可以看到一些这样的文章,尽管数量还不算太多。这是极令人欣慰之事。

再次,从这一较高理想出发,学术批评并非人人可为。自己不做学问的,往往难以体会其中的甘苦,说话不容易挠着痒处。要推动学术正常发展,还须各行学者在从事个人研究的过程中,中正平和地对同行的工作加以批评,庶几可以得相互切磋之乐。

最后,说一点小小的希望。个人特别喜欢读前辈学人的回忆录,觉得这是最生动的学术史,从中能学到很多治学和人生经验。所以,本人上学术批评网,最喜欢看的版块是“学问人生”。目前这一版块内容非常丰富,但平心而论,还不够系统,还有很大发展空间。要是能把这方面的相关资料都搜罗来,分门别类整好,那该多过瘾。当然,以目前各方面的条件,做到这一点还不可能,但是我深信,凭玉圣兄的才力,学术批评网一定会常办常新,越来越好。

2011-3-6

(感谢张伟然先生惠寄)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首发 2011年3月6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