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术扶贫”——在李剑鸣教授学术讲座上的主持辞

(2008-10-17 00:06:24)
标签:

杂谈

                 “学术扶贫”——在李剑鸣教授学术讲座上的主持辞
               时间:2008年10月15日 作者:杨玉圣(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来源:学术批评网


杨玉圣按: 
      本日(2008年10月15日)下午,我斗胆邀请著名历史学家李剑鸣教授屈尊来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为选修本人主讲的“美国历史与文化”选修课的同学做关于“美国的奠基时代——关于美国早期史研究的若干问题”的学术讲座。剑鸣乃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南开大学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理事长,主要从事美国早期政治史、种族关系史、史学方法论的教学与研究,著有《历史学家的修养与技艺》(上海三联书店版)、《美国的奠基时代》(人民出版社版)、《文化的边疆》(天津人民出版社版)、《大转折的年代》(天津人民出版社版)等。以下是根据我在剑鸣讲座的主持及总结致辞整理而成。 
      2008年10月15日 23:03 

各位同学: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能邀请到北大李剑鸣教授为各位做关于美国早期史研究的若干问题的学术讲座。 

剑鸣是我的老学长。我和剑鸣认识已经21年了(21年前各位尚未来到这个世界上),当时我在北大历史学系读研究生,李教授在南开历史研究所读研究生。李教授因为查找关于老罗斯福的材料而找到素不相识的我。从那之后,我们之间一直保持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谊。最让我感动的是,尽管李教授已贵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理事长之高位,但他依然把我看作是老朋友,对我的请求可谓有求必应。今天,我们之能请到李教授来偏僻的法大做讲座,就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证明。 

在过去的21年内,我和剑鸣教授从翩翩少年变成了老大不小的中年男人:我不务正业,撇开美国早期史,搞了学术批评、学术规范和史学评论,得罪了不计其数的学界权贵;剑鸣教授从研究镀金时代开始,孜孜以求,转而研究美国早期史,写下了《美国的奠基时代》这样的高水平的专著。剑鸣不仅是一个打通美国早期史与现代史的通才式专家,而且还写出了《历史学家的修养与技艺》这样的在汉语学术界迄今最好的史学方法论专著。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剑鸣教授是当今最值得称道的美国史中年专家(在同龄人中,还有三位我一直特别钦佩、亦师亦友的美国史专家,即满运龙博士、王希博士、任东来博士)。 

(以上是剑鸣讲座前的主持辞;以下是剑鸣讲座后的总结发言) 


特别感谢剑鸣教授给我们做了如此精彩的一个学术讲座! 

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内,李教授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对美国早期史做了一个全景式的刻画与总结。李教授不仅总结了美国早期史的纵向发展历程,而且立足于美国史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从横断面上解释了美国早期史上至关重要的发展主线、族裔及其角色、美国文化形成的脉络、美国建国之路的特色以及多元文化主义、全球史观等最新动态。因为知识储备欠缺的原因,各位可能对李教授的讲座感到一些隔膜,这些都是正常的,因为他探讨的都是美国早期史的前沿性话题。 

通过李教授的讲座,我们可以看到,不到两个世纪的美国早期史,其实是美国历史进程中特别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用李教授的说法,即“美国的奠基时代”。美国早期史不仅是美国制度、文明的“奠基时代”,而且是西方文明史(尤其是西欧文明史)的缩影。不了解美国早期史,就不可能真正了解美国文明的源头。 

刚才的三个同学所提问的问题都是非常专业的(尽管各位不是以历史学、更不是以美国史为专业),这反映了法大学子深厚的人文素养。这是我特别高兴的。 

像李教授这样身份的人,如果到了有历史专业的高校,他的“出场费”,少则五千,多则上万,而且有校长作陪,请客吃饭。但在法大,像我这样一个既无权又无势的普通教授,是断断做不到的。 

我本来想送李教授一幅字(“中国之贝林”),但李教授既是国画家又是书法家,故我不敢当众献丑。那么,我们如何表达对李教授的感激之情呢? 

不久前,我回青州老家省亲。青州市孙市长送给了我一件我们青州的宝贝——明代赵秉忠状元卷(复制件):大家知道,尽管中国实行了千年科举,但真正流传下来的状元卷却只有这一份,此乃国宝。因此,我在此借花献佛——将明代赵秉忠状元卷(复制件)转送剑鸣教授。我相信这也代表了大家对李教授的共同的感激之情!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首发 2008年10月15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