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玉圣
杨玉圣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182
  • 关注人气:5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舒行:究竟是陈海宏教授健忘还是姑息和纵容抄袭

(2008-08-12 11:17:21)
标签:

教育

史舒行:究竟是陈海宏教授健忘还是姑息和纵容抄袭造假?——兼问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和学位委员会三个问题
时间:2008年8月3日 作者:史舒行(山东大学)来源:学术批评网


本人乃学界一小小兵,初涉史坛,无任何建树之作,且以修学欧洲近代史为主,很少参阅和学习美国史论著。然近日不知何故,忽对美国军事史产生了不可理解的兴趣,于是,上网搜读美国军事史方面的论著。霍然发现,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的陈海宏教授似乎是这方面的专家,他甚至私下里说自己说是这方面的第一权威。但就是这位“权威学者”,不知是因为健忘,还是有意地姑息和纵容抄袭造假,竟然指导出了两篇惊人相似的硕士学位论文。

为方便说明问题,兹将与本文相关人物简单介绍如下:

孙建霞,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2003届硕士,导师陈海宏,毕业论文题目《从志愿兵到义务兵——从殖民地到内战期间美国的人力动员政策》。

徐家荣,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2007届硕士(高校教师在职申请硕士学位),导师陈海宏,毕业论文题目《从民兵到正规军——美国军队职业化体制的确立》。

陈海宏,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硕士和博士生导师,美国军事史研究专家。

从以上简单介绍,可以清楚无误的看出:孙建霞和徐家荣都是陈海宏教授的硕士,孙建霞毕业在前,徐家荣毕业在后,孙建霞完成学位论文的时间比徐家荣早了4年。

另外,乍一看来,孙建霞和徐家荣的论文写得是完全不同的题目,不应该有什么瓜葛。但列位看官,这恰恰是姑息和纵容抄袭造假的陈海宏教授的绝对高明之处,凸显着他瞒天过海的能耐。当然,陈海宏教授的能耐决不仅仅止于此,因为他不但“巧妙”地修改了题目,还“机智”地篡改了所有的标题。如果不仔细看,只是浏览题目和标题的话,真真会让人云里雾里,不辨东西南北。

不过,谎言终究掩不住事实。今以陈海宏教授两硕士的学位毕业论文为例,看看陈教授到底是健忘,还是有意姑息和纵容抄袭造假。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抄袭和缩写内容过多,仅从提纲入手说明,而将两硕士的论文附后,请学界前辈和同仁,法眼观之!

1、孙建霞论文提纲
导论
一、北美英属殖民地和独立战争时期的人力动员
(一)北美殖民地民兵制度的确立
(二)独立战争时期的人力动员
1、各州的民兵
2、大陆军的建立和发展
二、建国初期人力动员的制度化
(一)关于美国军事体制的思想
(二)两级武装力量体制的建立
(三)1812—1814年战争时期的人力动员
1、人力动员的困境
2、斯科特对正规军的整顿
三、1815—1860年间的人力动员思想
(一)卡尔洪“可扩大的军队”的思想
(二)军队职业化思想
(三)墨西哥战争使两级军事体制失衡
四、内战中人力动员的革命
(一)南方的人力动员
(二)北方的人力动员
五、结语

2、徐家荣论文题目
独创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中文摘要
导论
一、北美英属殖民地民兵制度的确立(后半部分内容和“孙建霞论文的(一)北美殖民地民兵制度的确立”部分内容几乎完全一样)
二、大陆军为主民兵为辅的军事体制的确立(和孙建霞论文:(二)独立战争时期的人力动员的第二部分“大陆军的建立和发展”惊人相似,只有个别语句稍作修改。)
三、军队职业化思想的萌芽(和“四、军队职业化体制的确立”,基本上复制了论文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的内容,只是顺序作了调整!)
四、军队职业化体制的确立(和“三、军队职业化思想的萌芽”,基本上复制了论文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的内容,只是顺序作了调整!)
五、对军队职业化体制的评价
六、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总览陈海宏教授两硕士论文,不难发现,陈海宏教授指导的徐家荣的硕士论文,抄袭了陈海宏教授自己指导的孙建霞的硕士论文80%左右的内容。

陈海宏教授两硕士弟子的论文究竟在很重程度上相似,自有学界前辈和同仁公心论之,这里,只想向美国军事史研究专家陈海宏教授,提如下问题:

1、仅仅相隔4年时间,难道陈教授就那么健忘吗?已经健忘到了把自己硕士生的学位论文都忘得一干二净的地步了?

2、徐家荣作为非历史学专业毕业的高职学校教师,在其在职申请硕士学位的论文中,引用了9部英文论著,作为从教多年的硕士和博士生导师,你相信你的这个学生有这样的阅读和采摘资料水平吗?

3、在徐家荣抄袭造假的过程中,陈教授你到底起了多大作用呢?从题目和标题之“巧夺天工”的篡改来看,在徐家荣的抄袭造假中,你是不是“功不可没”?

4、如果这一切你都知道,事实上你陈教授也不可能不知道,你为什么还要让徐家荣参加答辩,并通过学位授予,作为导师和答辩委员会委员,你能推卸掉你的责任吗?这其中又有着什么秘密呢?

另外,还想向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和学位委员会提如下三个问题:

1、导师纵容学生抄袭造假,作为学校是不是应该有个明确的态度?

2、学校的学位论文外审和学位授予机制是不是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

3、同样的情况,特别是在高校教师在职申请硕士学位论文中,是不是还有存在?

(感谢史舒行博士惠寄)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首发 2008年8月3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