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明怀:学术反批评中的“前台幕后”现象——有感于刘正现象

(2008-03-23 21:34:11)
标签:

文化

郑明怀:学术反批评中的“前台幕后”现象——有感于刘正现象
时间:2008年2月24日 作者:郑明怀(广西工学院社会科学系) 来源:学术批评网


所谓学术反批评中的“前台幕后”现象,是指在学术批评与反批评的过程中,被批评者本人并不对他人的批评作出任何形式的回应,而是由其下属、同事、亲戚、朋友、领导、学生亦或旁观者对他的批评进行反批评。

这种“前台幕后”现象有几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反批评者身份的单一性与重叠性。反批评者可能仅仅只是被批评者的下属,也可能仅仅只是他的同事、朋友、亲戚、领导、学生,或者是与被批评者本人素不相识。反批评者也有可能既是被批评者的下属、也是其同事,甚至还是他的亲戚、朋友。

不论反批评者与被批评者是何种关系,对他人的学术批评进行反批评,这都是正常的,任何人都有进行学术反批评的权利。一般而言,旁观者更能理性客观地进行反批评,而被批评者的同事、朋友、亲戚、领导、学生在进行学术反批评的时候,可能会带有比较强的感情色彩,反批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情绪化的倾向,进行学术反批评,要尽可能避免这种情况。

第二,被批评者并非真的不关心他人的学术批评。面对他人的学术批评,按理说,被批评者本人应该对他人的批评作出回应,以示自己的清白。但有些被批评者,自己并不出面,而是躲在背后,甚至在幕后操纵一切。当然,被批评者本人不对他人的学术批评作出任何的回应,并不表明他对别人的学术批评漠不关心,也不能说明他对那些为其辩护的人以及文章置若罔闻。

反批评者为何要为被批评者进行辩护,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一,反批评者可能是自愿为被批评者进行反批评,被批评者并没有与反批评者进行任何的接触。其二,反批评者想以此讨好、巴结被批评者,二者之间可能存在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其三,有的反批评者,并不是自己心甘情愿想为被批评者进行反批评,有可能是受被批评者的指使,才充当被批评者的马前卒,为被批评者不遗余力地进行反批评。其四,也有可能是受到了被批评者的威胁利诱,不得不为其进行反批评。

第三,反批评者的目的的复杂性。由于被批评者本人在反批评中的缺失,那么反批评者的目的也就值得考虑。他们为何要对被批评者进行不遗余力的辩护吗?是为了维护学术共同体的尊严,对他人学术批评而作出的正常的反批评?是为了被批评者、被批评者本人所在单位的声誉?是在被批评者的威逼利诱之下的无奈之举?是为了打击报复批评者?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对一些别有用心的学术批评者的有力还击?亦或通过这样的行为,对被批评者进行精神贿赂,让被批评者知道自己是可以信得过的人,得到被批评者的信任,从而从被批评者那里得到各种各样的好处?

不顾怎么说,学术反批评中的这种“前台幕后”现象,并不是一无是处,不能一棍子将其打死,但也要看到其不利的影响。

近来看到刘正老师等人为其院长沈木珠夫妇辩解的一系列文章,个人对这些章本身的内容并不是很关注,但这种现象值得学界思考。一个下属(同事、学生)这样为领导进行辩护,而不对领导存在的问题进行任何的批评,这本身也是不太正常的,于是有感而发,写了篇《学术反批评中的前台幕后现象》。

(感谢郑明怀先生惠寄)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首发 2008年2月24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