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梁 欣:树欲静而风不止——我看张仲春夫妇的“最后的疯狂”

(2008-01-18 22:09:39)
标签:

杂谈

 

梁 欣:树欲静而风不止——我看张仲春夫妇的“最后的疯狂”
时间:2008年1月18日 作者:梁 欣(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来源:学术批评网


在南财大法学院院长沈木珠夫妇诉李世洞和杨玉圣侵权案一审判决之前,我原本打算保持沉默,我想看看南京鼓楼区人民法院是否有勇气来个“彭宇案第二”式的判决,而且我也对沈院长夫妇的良知觉醒抱有几分期盼,毕竟沈院长曾经当选过首届十大青年法学家。人可以犯糊涂,但不能一条路走到黑,执迷不悟;也不能自己提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应该给自己留点活路或退路。

说到这里,我要声明,我是杨玉圣教授坚定的支持者,也是学术批评网的铁杆的粉丝(可惜我除了去年12月11日下午旁听过法庭审理而和杨教授打了个招呼外,并未来得及深谈)。所以,我的文章的观点是旗帜鲜明的:即坚决支持杨玉圣教授和学术批评网,坚决蔑视沈木珠院长夫妇的丑恶行径。

到目前为止,沈木珠院长夫妇的丑恶行径包括(但不限于):

第一,自我膨胀,容不得批评。沈木珠案本来并不复杂,她两口子相互抄袭的事情,除了研究国际法和知识产权的同行以及部分对沈院长夫妇不感冒的同事,包括我在内,谁也不会关心。但是,这两口子觉得自己是大爷,骄横跋扈惯了,有人(如金许成等)居然敢点名批评他们,因此就暴跳如猪,非要拿下批评者不可,于是接连打官司,企图让法院和法律为他们夫妇的丑恶行径蒙羞。

第二,利用院长的身份和公权力谋己之私利。沈木珠在南京的报纸、电视上以维权的代言人的身份,利用院长控制的小金库,摆平了有关媒体,指鹿为马,颠倒是非。在开庭时,又召集三十多位南财大法学院的学生到庭上摇旗呐喊,他们可能觉得打官司就是打群架,人多势众,人海战术。

第三,制造南财大和南财大法学院的负面形象。客观地说,南财大虽然不是一流的大学,但在南京地区和江苏省还算是一所不坏的大学,但因为沈木珠以院长的身份招摇过市,打这些丢人现眼的名誉权官司,让全世界的人民都感到这个大学实在是不足挂齿:这样的人怎么能够做法学院的院长?带头搞学术腐败的法学院院长怎么能带好一个法学院?带头弄虚作假的院长夫妇怎么能带好学生?把孩子送到南财大法学院怎么能叫人放心?

第四,陷新语丝于不仁不义的境地。新语丝是海外网站中惟一一个坚持揭露中国内地学术丑闻的网站,沈木珠院长夫妇利用该网站创办人方舟子先生和杨玉圣先生的矛盾,接连化名在新语丝上发表颠倒黑白的文章,这实际上让新语丝跟着沈木珠夫妇一起丢脸。我个人的观点是:方舟子先生可以利用其他的方式搞倒杨玉圣和他的学术批评网,但不能利用沈木珠夫妇,因为这两口子的行径实在不是正派的学者所为。如果新语丝趟沈木珠案的浑水,除了败坏方舟子先生和新语丝的名誉外,不会有其他的结果。

第五,绑架南财大法学院的部分同事和学生。沈木珠院长和张仲春教授利用他们手中的权力和资源,一方面让其部分同事(如储敏教授、刘正副教授等)为其鼓噪,另一方面让其部分学生到各大网站发帖攻击杨玉圣教授和学术批评网。这实际上是把自己的同事和学生绑在了最终必然失败的战争的战车上。

我觉得钟正文先生在《我所认识的张仲春沈木珠夫妇》一文中的看法是正确的,那就是在沈木珠案中,张仲春是整个事件的策划、导演、制片、主角。他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有恃无恐,所以才在家门口挑起这场震惊全国、骇人听闻的官司。这个人是有巨大能量的,听说他们的同事储敏教授的丈夫是江苏省高院审判监督庭的庭长,还听说鼓楼区法院宣传干部是他们的铁哥们,所以无所顾忌地打官司。又因为可以动用法学院的小金库,可以打点南京地区的媒体,所以就借着媒体大声吆喝,让南京市民感到他们是当代的窦娥和窦娥的丈夫,博取同情。

我建议南财大法学院的校长和党委书记关心沈木珠院长案,我还建议南财大党委纪检部门出面查查最近两个月来法学院的财务是否存在黑洞,我也建议金许成先生继续查考沈木珠夫妇的抄袭剽窃问题,我还建议南财大的负责同志本着保护学校名誉的立场调查沈木珠夫妇的学术腐败问题。南财大法学院和南财大的名誉,比沈木珠院长夫妇的面子更重要。

2008年1月17日 

(感谢梁欣先生惠寄)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首发 2008年1月1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