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芋头湾《×氏合族建造宗祠捐输碑》初步研究

标签:
张氏宗祠石碑拓片晚清社会宗族 |
桐城市芋头湾《×氏合族建造宗祠捐输碑》初步研究
题图:
张家祠堂遗存的《氏合族建造宗祠捐输碑记》拓片。
关于《×氏合族建造宗祠捐输碑》的初步研究
张红兵
最近,我对安徽省桐城市唐湾镇胡冲村玉湾组(芋头湾)《×氏合族建造宗祠捐输碑记》(以下简称建造宗祠碑)拓片进行了初步辨识、研究,除了字迹漫漶之处(本文用□或省略号表示)外,惊喜地发现:碑文中确有桐城市黄甲镇汪河村张湾组本支“存德堂”号和十五世祖盛德公等人的名字,其全文如下:
×氏合族建造宗祠捐输碑记
正先、正东捐祠基一所。
一、丁捐×三百千零三百文。
一、亩费×七十一千四百文。牌位费×八十八千二百五十文。
一、永〔1〕义堂捐×九十五千文。明富捐×千文。文正捐二千文。田筹捐乙千文。
一、存德堂捐×八十千文。×仟捐×六千文。启如捐×二千文,出瓦匠工×四十五千文。
一、公×堂捐×六十五千文。礼忠捐×五千文。田进捐二千文,出木匠工一百二十文。
一、海峰捐×二十五千文。××捐×四千文。元胜捐×二千文,出石匠工××九千二百文。
一、明扬捐×二十五千文。田太捐四千文。×名捐×二千文,出树木×××五十二千文。
一、明元捐×二十五千文。明×捐四千文。×示捐×二千文,出人工×××四千五百文。
一、海昇捐×二十五千文。观×捐三千文。××捐×乙千文,出石匠工×四千五百文。
一、海义捐××二千五百文。××捐×三千文。××捐×乙千文,出×××××××××文。
一、海元捐×十二千五百文。盛德捐×三千文。盛礼捐×乙千文,出×工×××六×××文。
一、××捐×八千文。××捐×三千文。××捐×乙千文,出××××三××××文。
一、××捐×九千文。××捐×二千文。××捐×乙千文,出×××三百五×××文。
一、××捐×八千文。礼义捐×二千五百文。××捐×乙千文,×××××××××××。
一、××捐×七千文。盛林捐×三千文。田×捐乙千文……
一、××捐××九百二十七千九百五十文。×××××九……
年岁次壬午仲春月谷旦立
关于建造宗祠碑的年代,我的初步考证为——其碑文载明:“盛德捐×三千文”。可知立碑时张氏十五世祖盛德公在世。对照在张湾的十三世祖、十五世祖合葬墓碑的立碑日期,可知盛德公卒于1939年农历十二月之前。其碑文又载:“年岁次壬午仲春月谷旦立”。1942年是农历壬午年,而此时盛德公已去世。从我自身(十九世)向上推至十五世祖盛德公,共6代人,一般是20年一代人;也就是说,盛德公活在120年之前。由此推算,此碑立的时间,只能是1946年的上一个甲子的农历壬午年—— 1882年即清朝光绪八年〔2〕的春季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仲春月)。我的初步结论是:建造宗祠碑立于公历1882年3月,距今已136年。
这块建造宗祠碑非常重要。它是目前我发现的准确地记录本族张家祠堂历史的唯一文字资料的实物。碑文记载了宗祠的地基为正先、正东捐献;建造宗祠款项的有“丁捐”、“亩费”、“牌位费”、“堂捐”以及个人捐款等来源;个人捐又包括现钱捐、出工捐折款和实物捐折款。而在出工捐中,还分为出瓦匠工(启如)、出木匠工(田进)、出石匠工(元胜等)、出人工(×示)等。实物捐包括出树木(×名)。建造宗祠筹款总数不少于三千三百一十七千二百四十文,即3 317.24千文;假设按照每两白银可兑一千文铜钱计算〔3〕,折银3 317两。
【注释】
〔1〕据张家祠堂《杜并田山契》(道光十三年九月十六日)辨识。
〔2〕参见辞海编辑委员会编纂:《辞海》附录“中国历史纪年表(十五)清纪年表”,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缩印本(音序),第2 371页。
〔3〕参见哲学之友:《古时候,一千文铜钱值多少银子?》,网址:
http://13001381126.blog.sohu.com/85554123.html
2018年5月5日于安徽五河县漴河之畔
温馨提示:追踪方忠谋遇难地认定文物案、《固镇县志》名誉权案等更多信息,请扫描“北京张红兵律师”的公众号:
http://s4/mw690/001k3eTazy7kegTn58T7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