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谢绝收藏和转载!谢绝收藏和转载!谢绝收藏和转载!
学期进入倒计时,假期指日可待;去年的程序已结束,日常的工作便显得轻松且得心应手了。
一周多数时间可闲赋在家,只到校参加例会;周二请假未到校,今下午的“集中学习”不能再缺席,“窝家”一周后首次奔单位,大脑竟然一片空白,丢三落四的恍惚感如影随形,差一点儿都忘了“下车”回家。
看来,人不能总处于“闲”的状态,否则脑子生锈会越来越恐怖的;LG随大部队“巡查”在外,我一个人的时间尽可挥霍自由,早早地
简单晚饭,坐下来码字回叙,也是一种脑力锻炼。
2023年12月20日,极寒下的温暖。
不必赶班的周三,“宅家”躲避“极寒”,泡一杯茶,捧一本书,偶尔听着电视故事,网络上逛一逛,一个人的时间过得也飞快。
只是会有“无所事事”的空虚和无聊,想走过的岁月,经历的事情和时下的现状,又仿佛对自己的“半生”极为不甘、不满,反复回忆小时候的名列前茅,时常回顾年轻时的出类拔萃,中流砥柱的果敢与利落...,后来,究竟是何时、何故成了“随遇而安”的“鸵鸟”?细想便觉得,女儿那句“浪费了985的文凭”的戏言,绝不为过。
终其一生,我早已褪去了“别人家的”光环,消退为地道的“家庭主妇”,相夫教子,颐养天年。
便激发出“做饭”的冲动,当辛苦一天的LG踏进家门,端上热乎乎的可口饭菜,好像才是我时下的价值。

P1

P2
2023年12月21日,冬至的“谣传”。
零下十几度,老妈一个人“宅”在家包饺子,说“冬至要有仪式感。”
她对生活的热爱感染了我,却也误导了我,压根儿没看日历,错把今天当“冬至”,赶紧趁LG回家前去超市买了芸豆、肉馅,三下五除二,包了芸豆肉馅的“冬至”饺子,电话“遥控”LG:“今晚吃冬至饺子”,下了“回家吃饭”的委婉邀请。
更好笑的是,还微信告诉远在魔都的女儿“记得吃冬至饺子”,善解人意的女儿也“假戏真做”地回复“好的”。
LG进门却有疑惑“不是明天冬至吗?”我赶紧去翻日历,恍然彻悟:马大哈又犯了“贻笑大方”的错误,还“谣传”了半个中国,实在汗颜。女儿对我的粗心大意只轻描淡写地说“我没吃饺子”,我顺水推舟“明天记得吃吆!”
老妈看了我微信圈的“自惭形秽”,也反思起来:“今天不是冬至吗?咱们照样吃了饺子了!是否过早了?我闹错了。”还以牢记在心的
半谚语佐证:“年逢六二十一;下半年逢八二十三!”思维很活跃,“我包还想:这谚语今年咋不准了呢?”原来老妈也是被微信误导的:“只看微信上说,最后一个节气到了,就想当然以为今天是!早过了也好!还有一句农谚是:每月两节不变更,有时相差一两天!今年差一天,明天是!”老妈的微信“评论”颇具“老园丁”的职业特点,有理有据,
合情合理,一丝不苟。
晚饭后,撑得不想动,看着电视听动静,一边浏览网页,读到有触动的话,随记下来:
1. 阅读,长见识:
“做事要找靠谱的人,聪明的人只能聊聊天。”
中央台正热播“唐宋八大家”的文化节目,今晚介绍的是欧阳修,和LG顺便回顾了“唐宋八大家”极其代表性诗作,我即兴而为:
2. 看电视,涨知识:
“韩柳欧王曾三苏”,二唐三宋两临川;古文革新掀弄潮,诗文发展焕然新。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欧阳修和“三苏”是宋代古文的核心人物,而王安石、曾巩则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

P7

P8
包饺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