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地震 |
分类: 影像记忆 |
地震来了,让我们重新开始。
站在12层的房间里拍下了这张照片。
这里的救灾气氛很浓。来自北京各个部委的抗震指挥中心都驻守在这里,有水利部的,民政部的,还有军队的,这里住的大部分是志愿者和媒体记者,他们也在积极的忙碌着,几乎每一层都听得到讨论赈灾的声音。
早晨的成都,依然繁忙,生活依旧。只是,不一样的是,街道上的车上多了很多全国各地来到这赈灾的面孔。据说,我们住所对面的四川省团委一天就聚集全国三万多的志愿者。我还听到了大街上响起志愿者的歌声。成都,不再是一个休闲的城市,此刻,他变得激情、感动、勇敢而富有活力。当然,人们的悲伤和恐惧还没有散去。
5月21日,全国哀悼日的第三天。这里,依然驻足着许多沉浸在哀悼中的人们。
这个城市的上空此起彼伏地响起各种跟地震有关的音乐、新闻、通告。
阳光依然明亮地照耀在这里,但这里却是处于非常时期。本来打算一早去往都江堰,但没有通行证是无法到达那里,虽然只有30分钟的车程,只好改变计划,在成都进行拍摄和采访。但经历的几个小时,依然让我们收获颇丰。7个小时的拍摄素材,已经让我们开始了第一步的影像记录。
四川大学的草坪上,可能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么多色彩。很多的人们依然不放心住在楼房里。住在这里的大部分是学生,还有附近的居民。但他们的表情还是相对松弛、安定,其中的一位老人对我说,不知道啥时是个头。不过她们也打算今晚搬回家去住了。
有人搬回了家,也有人开始在这里支起了帐篷。这两个女孩想必都是独身子女。支帐篷的技术并不太好,在很长的时间里,仍没支起一个像样的帐篷。我们在这里拍摄了很长时间,但在我们离开时,她们还在努力专研帐篷工程技术。
在上百顶的帐篷间,我看到了这个小女孩。心中有说不出的感动和感叹。她应该在看书或写作业吧。我不知道她在这次灾难中是否受到心理的伤害,受到惊吓,但此刻的她,在享受着阳光下的宁静。今天,还听说了在安县遭遇地震的6个孩子的故事。他们被送到救助安置点后,一直不愿说话,在经过辅导人员的沟通后,志愿者们要到了孩子们父母的联系方式。说孩子们在打通电话的那一刻,痛哭不已。哭的声音被亲身经历者形容为撕心裂肺。之后,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平静下来的她们脸上开始有了笑容。今天,在拍摄中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在这一次灾害中,孩子,可能会是心灵创伤最为严重的一个群体。
祈愿,她们早日真正地在健康、阳光的环境里,心灵康复。
今天,也和一些心理咨询机构沟通了我们敦煌文化弘扬基金会的资助计划,他们建议,我们可以设立一个敦煌心灵康复中心,可以持续数年地对这里的人们进行心理治疗和关怀。不知基金会的同仁们是否认同这个想法?
明天,5月22日,我们将去往都江堰的聚源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