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敦煌》在路上(3)

(2006-06-06 23:35:20)
分类: 敦煌在路上
今天是2006年6月6日。好多朋友给我发来短信,给我祝福的话。我们离开了长安,在路上,竟然拍到了这样一张照片。愿看到和看不到它的朋友们都吉祥如意,一切顺利。
 
         《敦煌》在路上(3)
 
十一个朝代的首都曾设在长安。全国的文化中心和许多的热点焦点事件都曾在这个城市里延续千年得发生着。直到几天这里随处都可以看到汉唐的遗风和现代都市的相互交错。
 
             《敦煌》在路上(3)
              这里曾是唐开元盛世时期一个文化中心地带  
            《敦煌》在路上(3) 
            西安市中心,也曾是唐长安城中心 
 
            《敦煌》在路上(3)
           小孩儿背后的小屋,挨着汉长安城墙,曾是繁华之地
 
和西安的朋友聊天,觉得他们很奢侈。他们总是很得意得告诉我,在西安城里随便往下挖两米都能挖出东西来。昨天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看到一张图,现在的西安城就坐落在整个唐长安城的上面。这两年的城市大兴土木总会挖出很多东西来,不是汉就是唐,还有更多的精品来自于南北朝。
           《敦煌》在路上(3)
 
这是汉代的一个瓦当。上面的四个字是:流远屯美。“屯”,和“敦煌”的“敦”应该是一个意思。我想这四个字正好可以形容敦煌,醇厚而大气的美总会源远流长。自汉到唐,中国的文化总是在多种文化的交锋和融合里生发着新的生命力。虽然刚刚走了两天,我会深切得感受到2000年来,中国文化都会在某一个时期历经动荡、磨难、各种碰撞、相互妥协和新的创造,而我们的文化和生活就在这种变化中并不会断流,总是融流至今,很像今天我们所面临的许多现实。在文化的动荡和碰撞中,我们应该具有更多的自信和从容。面对新时代文化和信念的再一次整合和创新,就像过去,那些来自波斯、古罗马、古印度、中亚诸国的各种文明形态,沿着丝绸之路在敦煌、在张掖、在酒泉最终到长安,进行着各种发酵和落地生根。
     《敦煌》在路上(3)    
长安城南的终南山,笼罩在云雾中。郭博士告诉我,有句话叫:终南捷径。当年的许多隐士归隐于此。表面上,不闻世事,自称清高却惦记着这个世俗社会的功名富贵。在唐代当隐士是一个可以迅速成名的捷径。因为皇帝知道了他,便会征召他,封他官儿作。据说王维在这座山上拥有很多的别业(类似现在的别墅)。“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写的就是他住在这些别业中的所情所感。当年的李白也曾在这里隐过一会儿吧。那天在西安的大街上,和郭博士一人买了两杯稠酒,喝起来像醪糟。喝下几口后,便想起李白的那句诗:“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当年李白号称“会须一饮三百杯”,大概喝的就是这种酒吧。据说现在的终南山,是一个佛与道的圣地。至今仍有很多隐士搭着茅棚在这里修行。这让我想起,有个美国人关于这个地方,曾写了本书,叫《空谷幽兰》。
 
          《敦煌》在路上(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