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谈艺录~ |
“位于地中海中部的亚平宁半岛自古以来一直是几乎全球的刺激和商品的汇集地,这块土地上的男人和女人们首先是在眼中和心里,其后是在博物馆和档案馆里一直都保存着与之交往的所有人的灵魂和情感......从达芬奇挥洒自如的手里,从拉斐尔流畅的笔下,从卡拉瓦乔炽热的思维中,涌现的是整个人类都承认的不可重复的世界的生活片断。”这是前一段时间,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展期间,意大利文化遗产和文化部部长Rocco Buttiglione讲的一段话。
在近两个小时观看的过程中,我是怀着虔诚和期待的心情,看完了整个画展。虔诚,是因为对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这些作品的尊重和敬仰;期待,是因为想从那些大师的作品里,汲取艺术创作的灵感,和对这一文化现象的更深一层的了解。
Leonardo da Vinci(《女子头像》素描)
据说这幅素描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女性头像之一。我在现场那天,并没有非常仔细地观察它。因为在这幅画前总是排着长长的人流,我很不耐烦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排队去欣赏这幅作品。于是站在队伍外,对着原作只凝视了短短的十几秒钟。当时就觉得这个少女的头像,有一股超然的美。使我不得不有一种冲动的愿望,买下了展览会上它的一幅海报,回到家里静静得欣赏。当我有时间安静的再次面对这幅作品(当然是印刷品)时,我感到人性的美丽、真实的情感、神性的纯洁和一种静默的力量,在这幅头像上得到了完美的融合。从专业绘画技法来看,作品在极写实的笔触下,人物的线条在成熟的控制下,有着天才般的展示.自如的发挥中又具有相当精准的控制力。在极其简单的黑白灰三个色彩基调下,人物和整个纸面的底色浑然天成。创作者赋予人物理想和超然的气质,在整幅画面中含蓄而自然得表达出来。真正大师级的作品,或许就在这来自于生活,而又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结合中,给予后世的欣赏者浑然天成的力量。不张扬,但又极具心灵和审美上的穿透力,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魅力大概就在于此吧。人性和神性的结合。对神的表现,不再处在程式化概念化的描述,不再给予高高在上,俯视苍茫众生的绝对权威下的精神气质。而赋予了这些和我们有关的神的形象,更多的是让我们感受到和接受到的是人真实的情感,真实的精神与思想的诉求。
雅各布.祖基 (《黄金时代》,木板油画)
在13世纪到整个16世纪,整个400年艺术创造中,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影响了我们这个地球十分深远的文明发展。所谓的人文主义、人本思想,传承于更为久远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古典主义艺术。在真实的写实主义与理想的浪漫主义之间找到它的结合点。在表达人与神、人与自我之间,进行融合和展示。拉斐尔说过,艺术的创造既要观察生活,还要依靠理想。而达芬奇的科学实证精神,和他的艺术创造中的浪漫气质,在他的作品中也得到了非常完美的体现。
我们今天再来观看这些作品时,难道仅仅是欣赏和感叹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发生在一个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巨大的变革和振荡之中。无论是在佛罗伦萨,还是在罗马,威尼斯,整个社会,处在一个改革和创新的新时代。文化和艺术的复兴、一个个大师的精彩亮相、一部部流传于世的伟大作品纷纷出现,就处在这样一个时代当中。而同时期的中国,正处于明清两朝之中。思想的禁锢,使得文化创造力和艺术想象力,大多处于衰退和死气沉沉当中。中国魏晋时期和隋唐两代,自由奔放雍容大度的精神气质早已荡然无存。东西文明文化艺术创造力的一进一退,也昭示着命运多堪的中国近现代史的来临。
西方文明通过这样的文艺复兴,文化的慧命得以延续和创新。其实,当前的中国文化人也面临着和他们当年相似的情境和时代背景。在今天巨大的变革之中,我们应该怎样传承和创造中华文明的文化慧命.是我们这一代人不得不面对的命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