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纪录片导演的拍摄手记(1)

(2006-03-04 22:31:20)

    这是一部已经拍了五年的纪录片,叫《黄河人家》。这两天正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在2001年年初,我作为制片人,和台里的同事们策划了一部计划拍摄至少十年以上的纪录片,<<中国人在21世纪>>.我们分别选择了北京的后海、重庆的三峡地区,还有就是山西黄河岸边的李家山村。邱民是我的好哥们、好兄弟。这五年来他拍摄这部片子,很用心,也吃了不少苦头。他的内心也伴随着这五年的记录,经历了一些挣扎和折磨。希望他能接着拍下去,很多年后,当我们再来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它一定具有人类学的意义和社会学的价值。在这里,我作为大哥,也作为制片人,对他和其他两位导演:施润玖(记录后海变迁)郑永志(记录三峡移民),表示深深的感谢和敬意。也希望我们共同坚持把这场记录延续下去。以下的文字是邱民拍<<黄河人家>>的手记.

 

              拍摄缘起

 

纪录乡土中国在变化中的进程。

2001年,我们选择了山西吕梁地区碛口镇李家山村进行跟踪拍摄,至今已拍摄了5年。

黄河岸边的碛口镇,位于中原黄土文化的核心地带,河的对岸就是陕西,历史上碛口既是连接大西北的交通枢纽,目前那里还遗存着不少明清风格的建筑,遇上赶集,古朴沧桑的建筑风格与各式现代商品、小贩、叫卖交织在一起,行进在当中,一种惶惑油然而起。那种古老好象我们正行进在历史之中,万般思绪却又不知怎样条理。

李家山村便坐落于此,一条极难行进的山路,大部分大于30度的陡坡,到了雪天和雨天,连吉普车也无法上行。

李家山村散落在山坡,山腰之间,黄河在山村脚下流过。村外有泉水,挑一担水需要在山路上花费30分钟的时间。

李泉生一家在村中的生活算得上是中等人家,家中有一亩地的枣树,去年又补种7亩,但由于缺水,还是靠天吃饭。

李泉生一家五口人,大儿子学习不好 一直在外打工他希望自己在城市生活不愿意做农民。二儿子李海龙,在县城上高中,学习好,海龙希望以后能考大学。在城市工作,不想做农民,小女儿李小霞,还在上初中,家人只希望19岁时能寻个好人家结婚成家……

李家山村就是这样在缓慢的悄然变化着。村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靠土地生活,也不愿意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当农民。

如今,小女儿到了包头,去照顾两位上了年纪的远房亲戚,家里人也希望她在包头能学个技术手艺什么的,大儿子已经当了父亲,儿子已经快半岁了,爱人是邻村的女孩,小儿子李海龙今年要准备考大学了……李家山也越来越受到外界的关注,甚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也来到李家山考察……李泉生一家那样的生活和城市里的生活并不一样,但人性深处美好的东西处处可见,李泉生所作的就是用土地给他们微薄的收获努力的将自己的孩子们送出土地。在这个过程里他们的希望、高兴和担心以及无奈都是有质感的。

 

              关于拍了5年

 

 第一年:烦啊

 2001年,我就知道纪录片这破玩意不好拍,但那时咱怎么也算个爱好者,领导悍然让什么都不知道的我做导演。《中国人在21世纪◎黄河人家》从此陪了我5年。

李家山是农村,每天村民吃饭,下地,吃饭,休息,吃饭,下地,打牌,睡觉。这些事我一天就拍完了,剩下的日子里我和他们一起,吃饭,打牌,睡觉……他们种地我旁边发呆:还拍啥啊,天天都是这些,拍了又有什么用啊?我想不出任何拍摄的理由,但不拍摄就只有发呆的份……你说就那田间地头里的菜叶、树苗、锄头,黑手、泥腿什么的你就是拍出花来还能咋地?

可你钱也花了,国家的钱。差也出了,制片人的命令。你敢惹哪个?所以烦啊……那可不是一星半点的烦,还害怕!因为我们制片人那时还年轻,训起人来没什么技术含量,另外也还没做博士,教育我的时候直接用最直白的语言招呼……一点也不会拐弯抹角或者循序渐进。当然那时他也还没做《故宫》,从不体谅我比较笨。

 

第二年:馋啊

两年的的时间,我坚决要求我所有的搭档,去李家山不许穿太时髦的衣服,决不许带吃的甚至是方便面。不许说太多城市的生活,我的搭档曾经带去ZAPIO打火机,李泉生拿着玩,随口问多少钱?搭档说便宜,二百多。李泉生想不通并沉默了很长的时间看着手里的打火机……

因为水紧张,我和搭档不好好洗脸。

 

李家山永远是面,很偶尔的米饭。面永远是一种口味,水是咸的。肉很少……

一次去李家山,估计时间长了点,回到北京,很是兴奋,和出租司机那个话多。

司机很和蔼:刚打村里回来吧?

我亢奋中:唉!您好眼力。

司机还是很和蔼很缓慢的:回家好好洗洗吧,都有味儿了

我低头靠近肩膀,揪起体恤闻闻:嗯,酸了……

 

我搭档还干过这样的事,行进在李家山的羊肠小路上,阳光明媚的厉害,枣花香了一路,满眼绿色,影子在山间小路被拉得长长的…… 还有好听的鸟叫……我搭档被这一切感染了,他也在山间叫了起来,声音清晰悠长,回荡在枣花的香气里:邱民……给我弄只鸡尝尝……

请大家记住我搭档的名字:李建明

我咽了口吐沫,意正言词的拒绝了他。不过第二天,我妥协了。于是我找借口说海龙要考试了,我买只鸡给他补补……

 

我还记得李家山如果下雨,山路就变得很危险,结果那天村里断电,我和助手下山去镇上给电池充电,八点出发滚下山,半夜十二点爬回村……爽!

 

第三年:忙啊

领导一有机会就关心我,他说多问问那些社会学学者,多看看人类学方面的书,多问问郑永志那个拍《三峡移民》得了大奖的导演。并且开始想起什么了就来了电话什么的:我觉得李家山可以这么拍……或者关于主题什么的折腾我半个小时左右。

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但架不住他经常电话衷肠,还是被记住了一些。

由此我如法炮制,制片人招呼完电话,我怕我忘了,就立刻电话招呼搭档。搭档以后叫我唐僧,我当时十分想告诉我搭档:我只是记性不好,罗嗦的还真不是我。

但因此,我拍到了自己喜欢的好场面。

儿子教训他老爹李泉生说他就是个农民,李泉生说,我就是个地道的农民。挣得起一块赔不起一分……

李泉生还发表这样得感慨:比我们日子好得人家可多可多了,可是还有不如咱的,怎么比?怎么过不是过?

媳妇骂李泉生:就知道种地!一年挣那几个钱够干啥的……

 

第四年:苦啊

四年了,再笨也知道怎么拍了,什么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每次前期后期就跟这两样叫劲,然后取舍,累脑子。

 

第五年:想啊

在我的工作日记里,每次去李家山我都写了这样的记录:

李家山到底影响了我什么?现在我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清楚。等到我老了一定要好好问问自己,李家山到底影响了我什么?

(未完代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