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如是我闻 |
有生命的地方就有情,有情的地方就有人,有人的地方就有爱恨情愁。不管有情无情,生命和生命之间都是有缘份的,就拿人来说,有情人的缘,有夫妻的缘,有父母和子女的缘,有同事的缘,有朋友的缘等等。有长久的缘分和短暂的缘份。有人相濡以沫可以一度过人生的数十年,有人会匆匆擦肩而过,相会不过数秒瞬间。缘份使这个世间多了许多精彩和难忘的故事,有善缘,有恶缘,也有无善无恶的缘份。
今天,我和一位闭关修行的人有了一段短短十分钟的缘份。
这几天,和几个朋友一起来到了普陀山,来和观世音菩萨结结缘,放松一下身心,在当地一位朋友的带领下,隔着一扇两个巴掌大小的窗户见到了一位叫唯海的闭关近十年的出家人,据说他年轻的时候在医科大学读书,出家于普陀山,于1996年3月16日开始闭关。
刚开始去看他只是出于好奇,也未曾想到会于他进行交谈,据我所知,闭关的人一般不与人交谈,也不见陌生人,不知道是我们的关系特殊,还是缘份使然,我不仅隔着窗户,见到了这位闭关修行者还与他相谈了十多分钟。
这十多分钟发生的交流,使我在内心发出了一声惊叹,我感受到了一种来自思想和智慧的能量在我身体里流动。我曾经一直在思维和琢磨的一些概念、想法和这位已经修行近十年的人竟然产生了碰撞,我告诉他我是做纪录片的,正在做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纪录片,短短的几句话通过那扇极小的窗口飘进我的耳朵,句句封喉。他说,你做这些电视片的魂是什么,形式和手法都不重要,中国文化的精神慧命是什么?(我觉得他这句话问的太精彩了。)
他后面的观点和我一直以来的想法是一样的,目前中国传统文化在衰退,中国的文化精神在失落,近百年来,中国的文化人独立的、自觉、自立的精神在缺失,真正具有对中国文化思想的独立思考能力、对我们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的人,现在实在太少了。作为一个出家的修行人,我本以为他会对我谈起关于修行和佛教的话题,没想到,他和我谈起来中国传统文化,而且还谈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中国文化的根是儒家思想,而在近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儒、道、释相互融合,而儒家文化所要求的自强自立的精神是更值得去发扬光大的。
聊到这些话题的时候以及后来我心中产生了一些疑惑,我心中的修行者原本不是这样的,我一直以为他们都是于世无争,清净无为,一心独自修行的人。在那个不到10平米的狭小空间里的他和我强调最多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当说到这些话的时候,他的眼神特别犀利,好象能穿透人心似的。我后来反问了他一句话,我问他你修行的目的是什么,他告诉我,最重要的是要突破自我,具有牺牲精神。为什么要去牺牲,做什么样的牺牲,这样的问题,我就没好在追问下去,他后来告诉我,没有坚定的决心和信心你是成不了事情的,不管你做任何事情,必须要有一个坚定的决心,说到这个决心我心中又是一颤,这不由让我想起就在前一日,我在普济寺碰见了一位76岁的老人,他也对我说出这样的话语,他对我说一个人要做事一定要有大决心,大信心。
这个老人来自于河南周口,听朋友介绍,他是替已经过世,活过一百岁的老母亲还愿,从河南周口的家乡徒步走到普陀山,走了8个月零10天,而且赤足而行。我问他为何不穿鞋袜,他说他母亲去世的时候,曾告诉他三年不要穿鞋,并让他看看这三年双足是否会被冻坏。老人精神矍铄,面色红润,而且还大声地对我说了那句话,做事要有大决心,大信心。他还告诉我他想在家乡为他的母亲盖一座慈母祠,以尽孝道,他还列举出汉唐以来诸位为母亲建祠的人物,今天听到唯海所说的精神慧命,让我联想到这位老人的尽孝之行就是在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慧命。离告别时,老人与我行礼,对我说,有缘再相会,转身跨开赤足离去。
在最后的几分钟里,我和唯海罗嗦了我做电视片的一些想法,他竟然这样回答我,你这都是手段和形式,就象是卖给小孩的糖果做包装一样,你包装的手法到底有多好,如何吸引人,就看你的智慧了,他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在于你想表达的主题和魂。
终于,谈话结束了,我告诉他,我希望他若干年出关后如果来北京能找我聊聊,他只是一笑,没说行还是不行,他说我只是很普通、很普通的一界草民而已,(我理解他想传递给我的意思是他也没什么特殊的、牛叉的思想和境界还有一切随缘了)。
离开闭关房,我坐在院子里想了很多事,为近日与那位老人和唯海的相遇做了一个定义,叫做心动的缘份。这也许就是思想和精神的缘份。
缘份到底是什么,真是不可言说啊。
在我每天的生活里,有很多的困惑和怀疑,有很多的禁忌和烦恼,也有很多的缘分。今天离开那间小屋后,我的脑海蹦出了这样几句话,我把它们记了下来:美丽和惊艳就在一些不经意的角落里,打动你内心的也许就在某个未知的隐秘小屋;也许就在静坐树下许久之后,不经意的仰望天空;也许就在赶路疲惫之后,一杯清茶下肚的瞬间;也许就在熙熙攘攘的集市里的行人间不经意的几句对话。
今年元旦,我重庆的一位叫张鲁的朋友给我发来短信,“张鲁谨以第一卦辞祝福吾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续之以:地势坤,厚德载物。常年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