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电视故事 |
说到问题,也许每一个编导在你的创作中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我以为有些问题是致命的,会严重影响到我们节目的最终完成;有些问题虽不致命但也会影响到使我们的节目成为优秀之作。我希望在这个时候能和大家一起在快步往前跑的创作路上能停几分钟或几十分钟,稳定的思考一下我们面临的问题,并找出解决的办法。
在创作中我们要树立一个共同的创作指导思想。这些创作指导思想来自于哪里,我给你们一些提示和归纳,每一个导演都要依据这个共同的创作指导思想去完成下一步的创作。之所以这样去说,是我担心你们在各自的创作上各自为政。现在有十一个编导在完成这十二集。你们各有各的创作习惯、情趣爱好,性格、为人处世都各不一样,业务成长的经历也多是不同的,水平也参差不齐。但这十二集的创作和播出是一个整体,它只有一个题目叫《故宫》。其中任何一个节目的优劣好坏都会影响到我们整体的形象,整体的创作质量。为了避免这十二集相互之间水准不至于相差太大,也避免在创作风格和样式上有过多的差异。所以,我们必须在下一步的创作中共同建立一个相同的表达模式和创作手法。
在叙事上我们一定要有一个统一的表达理念,这几年无论是平面媒体、门户网站还是我们电视台都在倡导内容为王。在我们这个节目中对观众具有吸引力的信息展示,我认为是最重要的。信息说通俗点第一个层面是指知识性。我始终坚持在我们故宫的节目中有三种信息是最关键的:
一是最重要的信息,我们片子中无论涉及到的是历史事件的发生与变迁、建筑的设计制造与诞生、艺术品的收藏与制作,或是宫廷生活和礼仪制度的展示等,我们都要梳理出一些最重要的信息出来,它在我们片子的叙事中是不可或缺的。这些最重要或最有价值的信息构成了我们节目中的主体部分。你们每一集编导心里都清楚你们这一集要表达的最重要的信息是什么,希望在收到我这封信之后3天之内把你们要表达的信息用最简短的话梳理后传达给我。比如我的第一集讲述的是紫禁城建筑诞生的事,那么我的主体信息有这么几个:一、迁都之争;二、备料;三、建设的过程;四、被烧毁与修复。再往下细分,比如备料之中我主要展示木材和石料。烧毁中主要展示紫禁城第一次被毁的情景。
二是最新的信息,一个节目中如果出现了闻所未闻的,见所未见的最新信息展示,是最值得鼓励和兴奋的。我认为建筑、瓷、玉、书画、宫廷政务生活、礼仪还是宫廷西洋风以及陈丽、郑永志、刘劲松都必须展示出最新的信息来。并将这些最新的信息进行放大与渲染。比如,毕岳昆的瓷器,哪些瓷器是从来没有在电视上展示过,人们从未见过、听说过的;比如杨涛洲的建筑,哪些是我们广大百姓从未见过,听过;比如王冲霄和金明哲的政务和生活,老百姓看了会感到很新鲜,很有历史知识上的收获,其他各集与上都有共性。同样在看到我这封信之后,我希望每个编导能用几个关键词把你们片子中所要展示的最新信息梳理出来报给我。
三是有争议的信息,在我们片子中会涉及到某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文物存在着一些争议 ,我们要善于巧妙的利用和编排。比如,第一级中紫禁城建造完成时间长度的争议,关于中轴线变化的争议,杨涛洲那集关于李自成烧没烧故宫,周澜关于某些书画作品真伪的争议、鲍军玉的片子中关于传国玉玺的真假等。这种争议会在片子的叙事中形成一些悬念和冲突,是一定要好好利用的。也拜托大家把各集的争议点用关键词梳理出来报给我。
综上所述,每个编导都要关照一下自己的片子中是否有最重要的信息,是否有最新的信息,是否有最有争议的信息。没有的要补上,有的要总结归纳出来,不清晰的要提炼和放大,这些信息的背后,都会有一些共同的思想理念来支撑 。
知识性的展示背后应该有思想,这是信息表达的第二个层面。故宫每集的思想理念实际上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反复琢磨,我觉得比较容易把握住它的共通性。中国数千年文化传承的核心、理念到底是什么,我分3个方面,这3个方面就是我们12集片子要表达的思想。1、皇权至高无上,个体要服从最高的权力统治。故宫的建筑体现的就是皇权至高无上;故宫的文物收藏和制造的行为也同样体现皇权至高无上;故宫的政务及宫廷礼仪也要围绕这个去展示。2、大一统思想是无论从经济、文化、政治各领域都要统起来的做法。玉的制造和开采要统起来。天底下最好的字画也要统进宫里。大一统思想要表达的不仅仅是在某一时期疆土的统一,文化政治的统一,更有一种不论时代怎样变来变去,兴衰沉浮,中国人关于自己文明理念的传承行为,始终不会改变。一个建筑的诞生是举全国之力统筹安排规划。无论明清两代均是这样。这个建筑所包含的文明信息可以跨越数千年,始终不变,一脉相承。一个礼制制度的传承可以上述到两千年前,一个玉器制造的行为同样可以维系到两千多年的古人。各集编导要善于在自己各集中去发现这些大一统思想的证明和实例,和这些文明传承的信息和影响表现,这点非常重要。我可以跟你们进行当面沟通,共同去寻找。文物流失这集和字画要点出中国历史演变的一个规律。王朝兴盛则统一,王朝衰败则散乱。兴衰之间中国所有的历代政治领袖都会追求一个大一统,古今不变。3、礼制天下,这讲的是中国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以儒家文化为核心。故宫里的建筑格局处处体现一个礼字,礼制就是等级制度,人和人之间,要在这个礼制的框架上去生存,故宫里的玉和瓷同样也表达一个礼制天下,人分三流九等,政务生活典章制度,宫廷西洋风最能体现礼制天下的理念。以上三点的思想表达希望在建筑,宫廷收藏,宫廷政务,生活典章制度,宫廷西洋风都要有体现。可用解说词,也可用专家采访,笔墨可不多但要精和准确。皇权至高无上、大一统思想、礼制天下、说的是中国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仅仅展示这些是不行的,这3点有些严肃,板起面孔说事会让观众感到枯燥、无趣,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中有很多很生动和有趣味的东西,也会有很多险恶,跌宕起伏的东西,中国的政治和伦理思想从来如此,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就像吴思的《浅规则》中说的那样,在正面的思想组织理念的背后,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和变数。离经叛道的事在故宫里发生过很多。这是我们片子展现悬念冲突和叙事的很好素材,也是中国政治文化的深层真实面貌。在堂而皇之用儒家文化治理国家的同时很多幕后行为被中国人称之为“术”,一些古代知识分子称之为“帝王之术”。这些“术”的事例就是发生在宫廷里很多政治斗争和一些神秘事件,这会使得我们信息在思想性之外增加一些趣味性和戏剧化因素。王冲霄和金明哲一定要在这个方面进行近一步的材料开挖,对这些事不能视而不见,观众也许最想看的就是这个。
故宫节目的思想性还有一个可以表现的方面,就是中国人和自然、宇宙的关系。从皇帝来讲,就是君权神授,替天行道;对艺术家的创作来讲,是天人合一,故宫的建筑和设计很多都体现这一点。乾隆为什么要给自己盖一所乾隆花园无非是追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故宫的整体布局也体现着君权神授的理念。故宫的藏玉、故宫的典章制度同样可以找到这样的依据和证明。故宫的书画创作都体现着中国艺术的最高追求、理念,天人合一和自然的亲近融合。这点在这两集片子中一定要体现出来。 以上说的是叙事中关于信息所拥有的重要价值,最新观点,争议性,思想性,趣味性,你们都可以好好的比照一下,看看你们即将所要剪辑的片子里是否都具有以上所说的一些特征。如果没有,要赋予你们的叙事尽可能拥有这些特征,不然的话,一个播出的节目,让观众感到信息是不重要的,又是被人说过很多次的旧闻,也没有什么趣味,缺乏思想的提炼这肯定是个失败且平庸的节目。这种可能性在我们很多编导的节目中有这样的隐患和事实,如果听之任之,后果是很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