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心理健康的标准
很多人都以为自己的心理是健康的,这实际上是一种缺乏常识的错觉。
事实上,无论在那一个国家,达到真正健康标准的人比我们想象的要少得多。不少人错误地把能保持心理平衡看作是心理健康。其实,真正的心理健康代表着一种心理发展的水平或层次,代表着一种高水平的、高协调的心理动态过程。在心理学范畴内,心理健康这一概念的核心是人格健全,或叫人格成熟。世界上关于健康人格的判断标准很多,但被公认的是由H·马斯洛、W·库姆斯、R·罗杰斯等一批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研究并揭示的健康人格判断标准。这种类型的人被H·马洛斯称为“自我实现型人格”或“自我实现者”。
依照H·马斯洛的观点,心理充分健康的应具备15个方面的特质:
1、对现实有卓越的洞察力并能和现实保持适宜的关系。
2、对自我、他人和客观事物表现出最大限度的认可和接纳。
3、行为方式自然真实地流露,表现出朴实、纯真的美德。
4、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视野宽阔,常常关注各种社会问题。
5、具有超然独立的特性和离群独处的需要。
6、意志自由,不受文化和环境的限制、约束。
7、具有清新不逊的鉴赏力。
8、能够产生某种神圣意义上的神秘体验和高峰经验。
9、更多地具有全人类的共性,爱人类并认同自己是全人类的一员。
10、拥有持久而精粹的人际关系。
11、具有民主的性格结构。
12、具有强烈的伦理道德观念,绝不为达到某种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
13、具有良好的发展性的非敌意的幽默感。
14、具有创造革新的思想和能力。
15、能够抵抗消极的适应现存的社会文化类型,具有苏世独立的内在品质。
那么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达到这一标准的呢?H·马斯洛曾在美国布兰代斯大学作了一次调查,结果他在3300名大学生中才发现一名大学生达到了完全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学家研究证明,绝大多数人多多少少都带有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倾向,这种倾向并不一定发展成严重的心理疾病,但它却能够阻碍人向完美的方向发展,导致人在诸多方面失败。所以,一个人只有选择向充分健康水平发展才是最明智最完美的人生选择。
美国学者坎布斯(A.W.combs)认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应的4种特质:
1.积极的自我观念。能悦纳自己,接受自己,也能为他人所悦纳,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能面对和处理好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尽管有时也可能会觉得不顺心,也并非总为他人所喜爱。但是肯定的积极的自我观念总是占优势的。
2.恰当地认同他人。能认可别人的存在和重要性,即能认同别人而不依赖或强求别人,能体验自己在许多方面和大家都是相同的、相通的,能和别人分享爱和恨、乐与忧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并且不会因此而失去自我,仍保持着自我的独立性。
3.面对和接受现实。能面对和接受现实,而不论其是好是坏或对自己有利或不利,即使现实不符合自己的希望与信念,也能设身处地、实事求是地去面对和接受现实的考验。能够多方面寻求信息,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正确把握事实的真相,相信自己的力量,随时接受挑战。
4.主观经验丰富,可供利用。能对自己、周围的事物、人物及环境有较清楚的知觉,不会迷惑和彷徨,在自己的主观经验世界里,储存着各种可资利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并能随时提取使用。善于发现和利用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同时也能借鉴和学习别人的长处、优点,以此来解决自身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增进自己行为的有效性,并且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知识库。
国内的著名心理学家王登峰等根据各方面的研究结果,归纳总结,较为详细地提出了有关心理健康的几条指标: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具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都能做到恰当、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分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的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会面临的心理危机。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他能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在生活的集体中能融为一体,乐群性强,既能在与挚友团聚之时共享欢乐,也能在独处沉思之时而无孤独之感。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妒、畏惧、敌视等),因而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自别于集体,与周围的环境和人们格格不入。
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心理健康的人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他们在工作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把工作看作是乐趣而不是负担。他能把工作的过程中积累的各种有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存贮起来,便于随时提取使用,以解决可能遇到的新问题,能够克服各种困难,使自己的行为更有效率,工作更有成效。
4.面对现实,接受现实,适应现实,改变现实。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地去适应现实,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他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总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责备社会环境对自己不公而怨天尤人,因而无法适应现实环境。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据优势的,虽然也会有悲、优、愁、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他能适当地表达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虚不卑,自尊自重,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畏缩恐惧,对于无法得到的东西不过于贪求,争取在社会规范允许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要求,对于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满意,心情总是开朗的、乐观的。
6.人格和谐完整。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各方面能平衡发展,人格即人的整体的精神面貌能够完整、协调、和谐地表现出来。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适中和合理的,待人接物能采取恰当灵活的态度,对外界刺激不会有偏颇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能够与步调合拍,也能与集体融为一体。
7.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智力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的操作能力的综合。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有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同年龄段大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以上列举了一些学者提出的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和尺度,一般说来,心理健康的人都能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适应环境,情绪正常,人格和谐。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和烦恼,而是他们能适时地从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积极地寻求改变不利现状的新途径。他们能够深切领悟人生冲突的严峻性和不可回避性,也能深刻体察人性的阴阳善恶。他们是那些能够自由、适度地表达、展现自己个性的人,并且和环境和谐地相处。他们善于不断地学习,利用各种资源,不断地充实自己。他们也会享受美好人生,同时也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他们不会去钻牛角尖,而是善于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马斯洛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
关于心理健康问题,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是:(一) 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二) 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三)
生活理想切合实际;(四) 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五)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六) 善于从经验中学习;(七)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八) 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九) 在符合集体要求的条件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十)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新的世纪,是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国际上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知识产业的竞争,并最终表现为知识和人才的竞争。因此,时代的发展对我们的成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认为:“未来社会的成功竞争关键在于高技术与高情感的平衡。”研究表明,作为一个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精神健康的人,至少应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
虚心、诚实、富于正义感;(2) 热爱学习,勤奋工作,紧张而不忙乱,休闲而不空虚;(3) 宽厚待人,不分亲疏,不分贫贱,和睦相处;(4)
顺境中头脑清醒,逆境中头脑冷静,心平气和,泰然处之;(5) 失败面前不气馁,挫折面前不推诿,吸取教训继续努力;(6)
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勇于和善于克服困难;(7)
有自知之明,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建议和忠告;(8)遇事不慌乱,能经受得起任何不幸和突然打击,乐观开朗;(9)
能够得到的就得到,不去强求或不择手段地占有。
|
心理健康的标准----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观点 |
|
马斯洛提出了心理健康者的一系列特征,他把这种人称之为“自我实现者”,即一切潜能都得以实现的人。他们的特征是:
1、良好的现实知觉。心理健康者对世界的知觉是客观的。他们客观地看待世界,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欲望和需要看待世界。相反,心理疾病的患者是以他们主观的方式来知觉世界的,是强迫客观世界来配合他们的恐惧、焦虑和需要模式。2、接纳自然、他人与自己。自我实现者能够接受别人、自身及自然的不足和缺陷,而不会为这些缺陷困扰。他们能按照事物的自然现律接受这些不足,对人性的所有方面都没有排斥情绪。他们对自己的不足或失败也不感到羞耻或内疚。
3、自发、坦率、真实。心理健康者完全不存在装假的情况。他们行为自然、坦诚,没有隐藏或假装自己情绪情感的企图,除非这些情感的表现会伤害别人。一般说来,他们都有足够的自信心和安全感,足以使他们去真实地表现自己。
4、以自身以外的问题为中心。心理健康者都有其所专注的某种引人入胜的工作。自我实现者热爱他们的工作,这不只是谋求生计的途径,那些工作都是他们真正希望从事的事业,他们非常刻苦。对于自我实现者来说,工作并非真正的劳苦,工作同时也是他们的快乐。
5、有独处和自立的需要。心理健康者不需要与他人共处;他们不依赖于别人来求得安全感和满足。他们依赖的是自己,并喜欢离群和隐居。但他们不害怕别人,也不有意回避他人,只是不需要这些人而已。
6、自主发挥功能。同自我实现者的独处与自主需要相关联的是,他们在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中有自主地发挥功能的需要和能力。心理健康者的满足来自自身内部,来自他们自己的智慧和潜能。他们都有自给自足的特点。
7、愉快体验常新。自我实现者对于某些经验,如一次落日,一首交响乐、一顿美餐、一张孩子的笑脸,都可以持续保持愉快的体验,对之十分快乐、十分感叹。自我实现者不会因为体验的重复出现而烦恼,相反,他们会为感受和保留这些体验而欣慰。
8、有顶峰的体验。心理健康者常会有“顶峰”体验。顶峰体验可使人们体验到强烈的醉心、狂喜和敬畏的情绪,这些情绪同深刻的宗教体验类似。处于这种情绪之中时,人们会体验到强烈的力量、自信和决断的意识;此时没有他们不能做的事,没有他们达不到的目的。这时候所从事的活动——工作、作曲、绘画、交媾、甚或观看落日,都会被夸张到压倒一切和令人为之一振的程度。
9、有社会兴趣。心理健康者对于人都有强烈、浓厚的情感,都有同所有人共祸福的意识。
10、人际关系深刻。自我实现者可以对他人有更强烈、更深刻的友谊和更崇高的爱。他们友谊强烈,但友人的数目较少;他们的同伴圈子很小。他们对于另一个人的爱情完全是无私的,至少是给予爱与得到爱同样重要。心理健康者能够像关心自己一样关心爱人的成长和发展。
11 、有民主性格结构。心理健康者完全没有偏见,对他们来说,社会阶层、教育水平、宗教、种族或肤色都丝毫不重要。
12、有创造性。自我实现者都有独创、发明和革新的特点。不过,他们都并非艺术家或作家;他们没有从事艺术创作。马斯洛将创造性定义为一种同儿童天真的想象相类似的态度,心理健康者对周围世界的知觉和反应,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13、抗拒遵从。有自给自足和自主特征的人是自我定向,而不是他人定向。虽然他们并不有意识地轻视社会习俗和规范,但仍能够走自己的道路,抗拒遵从他人观念、行为和价值观的压力。
|
|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