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知行合一

(2009-01-06 17:38:26)
标签:

物体

耗散结构

人体科学

机体

干货

财经

分类: 人性感悟
    费伦教授在一次演讲里说:
  我在从事整体性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体科学中最核心的问题是——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物体最大的差别在于物体的自组织能力,有生命的物体有这个能力。它将外界无序的物质和能量吸收进体内,变成有序的、可以储存在机体内部的物质,把没用的东西排泄到体外,从而维持机体内部系统的稳定,我们可以称为耗散结构。
  
  章太炎讲国学时说,王阳明有三个变化,在贵州时,“知行合一”;在福建时,“静坐”;在江西时,“格物致知”。
  以前对“知行合一”的理解类似于理论联系实际。现在才明白,王老师的意思是:知道了,并不为知,只有行后,才算知。
  我们看书,听人讲,自己想,明白了一些道理,但那并不是属于自己的“知”,而只是“知道”而已。没谈过恋爱时,也知道恋爱这事,且能头头是道说很多关于恋爱的道理;没结婚时,也知道结婚这事,且能有模有样地帮一些已婚人士分析婚姻中的问题;没当领导时,也知道领导要如何如何做,且能说出一大通关于领导力的观点。但,那些都不是“知”,只是博学多闻、能言善辩罢了。
  要想多知,必须多行。只有经历了,感受了,然后再思考、总结,那时候出来的东西,才是真知,才是属于自己的干货。
  有此认识,人生就能积极起来,充实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