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提振经济十大措施的简要看法
(2008-11-10 18:11:03)
标签:
财经实体经济经济刺激gdp日本 |
分类: 基本面 |
1.这个会是在11月5日召开的,11月9日才披露。从上周的数据流可以清楚的知道:没有大规模主流资金介入的迹象,当然,也可以认为政府的保密工作做得好。但其实不然,之前的QFII报告如龚方雄的所谓千亿元刺激经济方案,以及部分经济学界人士对于后续政策的宽松均是有明确预期的,龚当时直接就提出水泥股是投资要点。所以,个人认为这是市场曾经预期之内的事情。比较出乎意外的是:急迫性,无论是口气上,还是年内就要投入过千亿的规模,均是在预期以外的,可能说明前期几个大佬下去基层调研的情况的确很不乐观,所以当家老大的口风也从“未受影响”到“受影响可能深化”。
2.这是全局方面考虑的挽救实体经济的紧急措施,并非用于挽救资本市场,因为它不提供即期的市场流动性,直接挽救资本市场的是918的利好,当时通过增持给市场注入了约200亿的流动性。是否能够顺利启动经济,目前不清楚,但是类似保障房、污水处理之类的题材完全有可能被短期炒做,也就是铁路、水泥、环保、医改这几样,对于地产,反而是个打击。对于微观经济层面,增值税政策可能对于改进现金流具有现实意义,其它的暂时还只是题材性炒作。
3.可以类比的是:麻生在10月31日提出27万亿日元(相当于275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整体方案包括帮助中小企业恢复信贷,降低高速公路税和以现金返还方式对普通家庭进行补贴。麻生太郎表示,日本政府此举是为了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提振日本经济。“日本的金融体系整体上还相对稳定,政府的当务之急就是增强中等收入家庭对经济的信心。”这一经济刺激方案总计26.9万亿日元(2730亿美元),其中将有2万亿(200亿美元)作为定额家庭补贴,每个四口之家可以得到6万日元(600美元)的补贴,同时国家也会增加对农民的补贴,并降低在职员工缴纳失业保险的份额。但之后的日经指数表现并不太乐观。无论从政府运行效率,还是从直接分配给国民的补贴部分,日本的方案似乎系统内的漏损率都要更低一些,但对于资本市场的即期推动并不明显。实际上,也曾经有一个高达7万亿日元的减税计划,并未把日本实体经济从90年以来的低谷中提振出来。
中国实体经济的问题,实际上是:政府系统的低效率,以及市场信用环境的不健全,导致流通环节的成本过高,此时单一提振手段无济于事,例如在大量中小企业倒闭的情况下,再度放开流动性与信贷控制,但银行端未必有动机向中小企业放贷。此外,单纯追求GDP,导致环境成本过高和资源耗费过高,这种模式本身是不可持续的,类似本周提到的000725在合肥新建设的90亿元的六代线项目,从建设角度可以拉动当地GDP,从经济角度上缺乏投资回报。因此单纯依靠政府投资的低效率拉动经济,在国民经济总量已经达到相当规模的前提下,边际效用迅速递减,但不可否定其积极意义,保增长的前提是保就业,我们在这高谈之时,还有很多农民工兄弟在返乡,一个负责任的老大要考虑这方面的问题,负面作用当然就是挤占了民间投资。
如果说过去一直是追求的经济总量上规模,那么目前阶段追求的应该是经济质量,不能够因为困难就放弃了往正确的方向走,实际上困难才是淘汰落后产能的好时机。依靠政府投资能够产生短期内拉动总量增长,但中长期的实际效果需要观察,短期内可能提振市场信心,同时并发部分题材性个股的炒做,寄予过高期望是不合时宜的。
2.这是全局方面考虑的挽救实体经济的紧急措施,并非用于挽救资本市场,因为它不提供即期的市场流动性,直接挽救资本市场的是918的利好,当时通过增持给市场注入了约200亿的流动性。是否能够顺利启动经济,目前不清楚,但是类似保障房、污水处理之类的题材完全有可能被短期炒做,也就是铁路、水泥、环保、医改这几样,对于地产,反而是个打击。对于微观经济层面,增值税政策可能对于改进现金流具有现实意义,其它的暂时还只是题材性炒作。
3.可以类比的是:麻生在10月31日提出27万亿日元(相当于275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整体方案包括帮助中小企业恢复信贷,降低高速公路税和以现金返还方式对普通家庭进行补贴。麻生太郎表示,日本政府此举是为了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提振日本经济。“日本的金融体系整体上还相对稳定,政府的当务之急就是增强中等收入家庭对经济的信心。”这一经济刺激方案总计26.9万亿日元(2730亿美元),其中将有2万亿(200亿美元)作为定额家庭补贴,每个四口之家可以得到6万日元(600美元)的补贴,同时国家也会增加对农民的补贴,并降低在职员工缴纳失业保险的份额。但之后的日经指数表现并不太乐观。无论从政府运行效率,还是从直接分配给国民的补贴部分,日本的方案似乎系统内的漏损率都要更低一些,但对于资本市场的即期推动并不明显。实际上,也曾经有一个高达7万亿日元的减税计划,并未把日本实体经济从90年以来的低谷中提振出来。
中国实体经济的问题,实际上是:政府系统的低效率,以及市场信用环境的不健全,导致流通环节的成本过高,此时单一提振手段无济于事,例如在大量中小企业倒闭的情况下,再度放开流动性与信贷控制,但银行端未必有动机向中小企业放贷。此外,单纯追求GDP,导致环境成本过高和资源耗费过高,这种模式本身是不可持续的,类似本周提到的000725在合肥新建设的90亿元的六代线项目,从建设角度可以拉动当地GDP,从经济角度上缺乏投资回报。因此单纯依靠政府投资的低效率拉动经济,在国民经济总量已经达到相当规模的前提下,边际效用迅速递减,但不可否定其积极意义,保增长的前提是保就业,我们在这高谈之时,还有很多农民工兄弟在返乡,一个负责任的老大要考虑这方面的问题,负面作用当然就是挤占了民间投资。
如果说过去一直是追求的经济总量上规模,那么目前阶段追求的应该是经济质量,不能够因为困难就放弃了往正确的方向走,实际上困难才是淘汰落后产能的好时机。依靠政府投资能够产生短期内拉动总量增长,但中长期的实际效果需要观察,短期内可能提振市场信心,同时并发部分题材性个股的炒做,寄予过高期望是不合时宜的。
前一篇:当前美股、港股的投资机会
后一篇:趋势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