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荐书《耶路撒冷》:我们双眼向前看,内心往后顾

(2016-01-18 15:43:05)
标签:

文化

看到《耶路撒冷》原本是个错误。原本是要买《耶路撒冷三千年》,结果买书时没留神,它千里迢迢来到了我的案头。


人与书的缘份也便是这样。有时听到很多誉美之词买回来的书不对胃口,味同嚼蜡。有时将错就错买回来的书有意外地惊喜。

翻了才知道,原来这本《耶路撒冷》在2014年的书单上一再被推崇,是我孤陋寡闻。

竟然是小说。竟然与耶路撒冷那个地方没什么关系。

故事从学者初平阳回故乡花街讲起。花街在运河岸边。那里是故乡。故乡在作家的笔下,总是具有魔幻色彩的地方。火车一路嘶吼着穿过黑夜驶进故乡。故乡睡着,乡愁醒着。

火车坏掉了。归心似箭,一刻都不能停。初平阳跳了火车回到故乡。

故乡有运河,有小伙伴,还有心底的恋人。

陆续地,做水晶生意的杨杰回来了,一直漂泊的福小回来了,就连做假证逃亡的易长安也星夜归程往故乡赶。

只是,小时候的故乡已不复存在。故乡只适合生长在童年里。

故乡在大拆大建。父母一辈的人坚守也守不住什么。一切都被轰隆隆向前的机器推着走。

怀旧是可笑的怀绪。

初平阳的回来,也不过是为了卖掉家里的老房子大和堂去更远的地方。到世界去看看。

所有人都想买大和堂。在几个小伙伴心里,大和堂便如耶路撒冷一样,是个寄托,是个信仰与念想。

最终的结局却谁也没办法。

有意思的一个对比是,离开故乡的几个人都像是成功者。初平阳是学者,有文化。杨杰是商人,有钱。易长安是大哥,有江湖。可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又都茫然不知所措。而留在故乡的吕冬是个卢瑟,没能力评上教授,在最喜欢的中文系都呆不住。在强人老妈与强势妻子的夹击下进了精神病院。是什么时候,人们容不下平凡两个字呢?

连结几个小伙伴的人是福小的弟弟天赐。他的死让每个人都有了原罪。也让小伙伴们的情系如风筝线轴,人走多远,线都没断。

如果没有天赐,没有每个人内心里罪恶,故乡与儿时的小伙伴又是什么呢?

不知道。或者,偶尔回家看父母碰到,不过是一场又一场的大酒而已。

文中的主人公都是70后。70后在逐渐老去,至少心境渐老。眼睛看着世界,内心盯着故乡。

书写得很文人气。现在文人气的小说并不多。

这不是本很难读懂的小说,当然,也不是很轻松读的小说。耶路撒冷是个象征,我们这一代人,或者说是几代人,信仰缺失。我们以为自己有梦想,其实,梦想不过是雾霾里影影绰绰的巨形建筑,模糊不清。

读完这本书,有那么一点点愁怅。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故乡不再是故乡,那么,到世界去,掉在地上的真的就都能拣起来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