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情感 |
分类: 心若琉璃 |
看到于晴、席绢的书。想起从前上学时,博士每天必拎回她们的书,租的,五毛钱一天,可以从今天看到明天晚上。书都薄,不用一小时就可以搞定。于是寝室轮个遍。
那时边看边想:这么烂,怎么可以出书?怎么能叫作家?
席娟小说里的女子都是没大脑的,有的迷路一辈子,有的连自己是男是女都搞不清,而那个男主角必定于所有傻瓜里一眼就认出他是女儿身。书极弱智,却一本一本看下去。那时看的理由是为了批判的。一寝室的女生都批判得乐此不疲。潜意识里大概都希望自己是那个傻瓜,然后有个横行霸道遇到傻瓜却柔情似水中了魔咒一样的男人来看的吧?
于晴的都不记得了。
琼瑶的一本《秋歌》从学校图书馆借来。哪个女生有空就温习一遍。后来,大家都说如果考这本书,我们寝室人人都可以第一名。
那时看了好些书。晚上不必上自习。一个人留在寝室里,亦不去学习那些会计、核算之类的东西,看书。有时看疯了,就带到课堂上去。
一次被农会老师抓个正着,那老师就是我写过的中毒大侠。他把我那本林语堂的什么书翻来翻去,然后说:这本书我好像也看过。我很小声说:我租的。很害怕万一他想重温,收了去。
看霍达的《未穿的红嫁衣》时,寝室里好像停水。上铺的芸豆儿打了两盆水放我床下,我一翻身,书正好掉进水盆洗了个澡。再怎么用毛巾吸怎么晒怎么压,它还是丑了脸。我还高兴,理直气壮地跟租书屋的先生说:别租了,卖给我。
那人翻来覆去看,无论如何不肯卖。倒底也没多收我钱。我对不起那本书。
好些作家的书不错,名字却很那个。比如《野床》比如《丰乳肥臀》,当然比起现在的网络,这实在不算什么。但对那时的小女生来说,的确很震撼。大家不知道我天天在看什么,有一段,我就是因为看这些书,大家叫我色情。另一个女生因为天天把男朋友挂嘴上,被叫作爱情。
这是我听过的最没水准的外号。
暖气热了上来,妈过来问是不是又睡不着。不知道怎么回答。
昨天几乎一夜没睡,胃疼。早早起来,看电影。
《春逝》,原来爱一个人是需要能力的。这种能力与金钱、地位一点关系都没有关。
有的人,个性里就是没有爱的能力。所以才一站一站流浪下去,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
拍得真干净,真美。
看《蓝色大门》,桂纶美和陈柏霖的样子真好看。青涩的,含蓄的,淡淡伤感执著的。一如我们所有人的青春。
我的一天,胡言乱语开始。
一个人,也可以是好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