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辑部故事》:新不是旧,旧也不是新

22年前,25集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在全国热播,幽默调侃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至今都堪称经典之作。这部剧不仅捧红了葛优、吕丽萍、侯耀华等众多演员,连客串演员都是当今的大腕:冯小刚、濮存昕、张国立……老版基本上是—集讲—个故事,几个复杂的故事就拍上下集。编辑部里有6个人,他们不断地掺和到社会热点中,跟三教九流的人斗智斗勇。《编辑部的故事》中一个又一个幽默的故事颇受观众喜爱,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编剧团队的强大,王朔、马未都都曾参与其中,还有当时担任美工的冯小刚也写过两集戏。在22年前那部轰动中国的系列喜剧中,这些如今已过愤青之年的老同志共反装逼,展示人性,反讽社会,嬉笑怒骂,才华四溢。
现如今的编辑部,摆脱了当年小二楼的传统纸媒机关干部楼风格,荣升成时尚杂志——《www》编辑部。看现场,《www》定是主流时尚杂志,封面女郎都是章子怡小姐级别,封面故事是锋菲分手,再看编辑部的陈列,桌椅成曲线形摆放,总编室窗明几净,还有茶水间和员工休息区。后期处理后,绿色幕布一撤,更显高档,窗外高楼大厦,俨然CBD。
《新编辑部故事》正式在深圳卫视、东方卫视和北京卫视播放,不光是剧中的主要演员已大量启用新演员,编剧启用新编剧,就连时代背景与社会关系也已发生重大变革。刘书友去世了,牛大姐退休了,李冬宝成大腕了,余得利跳槽了,唯一留存的重量级人物是戈玲,从当年的小编辑荣升为大主编,当年的五大关健人物只剩下戈玲成为元老,元老两个字,说好也好,那是她的身份,说坏也坏,那或许是她跟时代脱节,或者说有可能跟不上时代节奏了。
杂志《人间指南》经历了22年风风雨雨的洗礼和考验,又面临着严峻的市场压力,戈玲主编升官了,烦恼也跟着来了,头牌“摄影师”袁帅(黄海波饰)来了,“生活财经版编辑”刘向前(王千源饰)子承父业来了,网站编辑90后何澈澈(井柏然饰)来了,“时尚娱乐版编辑”欧小米(焦俊艳饰)也来报到了,这就是《新编辑部故事》的最新阵容,海归“运营总监”安妮(陈好饰)华丽丽地来了,让杂志社内分为两派互相争斗,新旧观念的碰撞,男男女女的暧昧,冷幽默式的笑点也由此横飞,令人啼笑皆非。冷幽默,不仅要幽默,还要够冷,是那种淡淡的、在不经意间自然流露的幽默,是让人发愣、不解、深思、顿悟、大笑的幽默,是让人回味无穷的幽默。《新编辑部故事》开篇就呈现出了这样一种冷幽默风格。
“新”“旧”版本的对比。你会发现“新版”延续了“旧版”的一些针砭时弊,关注当下的社会责任。如果总去想老版“编辑部”有王朔、冯小刚,必定先入为主地认为“新”必不如“旧”。
之所以叫《新编辑部故事》而不叫《编辑部的故事2》,就是因为它不是老版的续集、它不奢望超越经典亦不想去对比前作。无奈再多的“撇清”也挡不住“联系”,谁让说的都是编辑部呢。事实是,新版的台词一无是处吗?未必,有不少的台词有成为流行语的可能。比如“没办法,能力太强,到哪都引发哄抢。”“众星环绕、中流砥柱,这就是我的位置啊。”、“银行的钱必须还,股民的钱不用还”、“人家明明是一块璞玉,你们却生生地当成鹅卵石”……类似上述能让人扑哧一乐的台词在新版中绝不算少,因而台词绝对不是新不如旧的致命伤。相比之下,故事倒是《新编辑部故事》的短板,再怎么说喜剧也要是剧,但“新编”在故事上有些干瘪,有时像是编辑部成员的集体脱口秀。如果能将最热的话题、幽默的台词穿插在一个个丰满的故事之中,想必新版会更加出彩儿。
《新编辑部故事》对于关注社会话题,碍于诸多因素下,而点到为止的探讨无疑是有着积极意义。在抨击风格夸张、新不如旧的同时,剧中对“选秀热”、“上市热”、“择校难”、“诚信缺失”、“幸福指数”等话题的讨论是否让你也感觉到久违的针砭时弊,哪怕仅仅只是浅尝辄止而已。所谓“新”,不一定必须是超越,也可以是另辟蹊径、另起炉灶,也可以是培植一个方向,让更多的后来者去尝试、去提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