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撮合我再拍农民工电视剧
文:江小鱼

在崔永元的撮合下,我和周述恒当场签订了电视剧改编的意向书

我和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外交部前新闻发言人沈国放、四川籍民工周述恒一起

我和崔永元、沈国放一起参加周述恒的《中国式民工》签名售书活动
前几天的一个下午,我和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外交部前新闻发言人沈国放一起参加了四川籍民工周述恒的《中国式民工》一书在王府井书店举行的首发式。
曾经采访过周述恒的崔永元自愿主持了《中国式民工》的首发式,他分别对周述恒、沈国放和我进行了“小崔说事”式的采访并力挺中国农民工。他用一连串的对比,指出了城市人和农民工生活的巨大差异并呼吁,“如果我们没有力量帮助他们,至少可以对他们友好一些。”
我也利用首发式的机会介绍了自已拍摄《梦想就在身边》的感想,并讲述了自己接触到以谭双剑为代表的农民工和他们的生活经历,反映农民工艰辛的生存状态,以及在城市里很难找寻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我在发言中说:现在农民工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一个关键词,总体来说我们不得不承认它是一个非常沉重的关键词。而既然沉重,就一定会有很多不美好的东西存在在这里头。而且这些都是活生生的现实。我认真查了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里面的确没有明确公民有迁徙自由,但事实上在我们的国家有将近一半以上的公民进行大量的迁徙,然后再迁徙的过程中间他们生活,他们劳动,他们繁殖,去另外一些地方和城市去建设家园,这个过程已经有三十年了。广大的从乡村来的农民在不断的往更中心的城市去繁衍迁徙,这已经成为了社会中一个重要的事情。之前我对农民工相对处于一无所知的状态,由于一个非常偶然的原因,我认识了一个来自河北馆陶的名叫谭双剑的农民工之后,我就被他的故事所震撼。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被称为农民工的这些人将近有3亿人,我觉得我们社会的进步,包含了农民工的全部付出。不是我们国家对农民工越来越好,而是农民工对我们国家做越来越多的好事。我没有说大话,农民工在我们国家完全就像空气之于我们每个人。我们生活中几乎离不开他们,不管用什么称呼都不能掩盖这么一大群来自于大地的这些人来到我们城市中作为缺一不可的建设者的这种角色。刚才在休息室的时候崔永元老师我们都说农民工虽然作为关键词,很多媒体把悲剧当成喜剧来看,当做大而无当的问题来关怀。实际上农民工遇到的都是非常具体的困难。如果按照吴思说的血酬理论,他们得不到平等的关怀,实际上他们的身体、他们的青春,还包括刚才说的性压抑的事,包括他们的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现在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那么这些农民工很小就离开了农村甚至就是在城市里出生,他们是被边缘化的城市人。他们没有在任何一个方面没有得到过相对公正和平等的对待。当然,我们拍摄的电影只能更多从励志和公益的角度来告诉大家你们不要悲观,不要绝望,只要奋斗还可以有梦想。
我特别肯定了《中国式民工》的现实意义,“‘农民工’是现代社会的沉重的关键词,周述恒的书更多地体现了对农民工的真实认知。我一直希望能够拍一部这样的实实在在的电视剧,这也是我的一个心愿。”我觉得我们真正反映现实题材的作品是非常少之又少,我希望有真正意义上的底层人民叙事,不管是文本叙事,还是影像叙事,我希望我们的文艺工作者能拍一些实实在在的题材。这是对我们良知的召唤。
我还对崔永元讲了谭双剑在之前某工地欠薪的事情,这让崔永元感到震惊。我们都觉得活在当下的我们和未来中国的公民都应对中国式民工心怀感激和羞愧,不仅是出于他们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所付出的巨大牺牲的致敬,更是反思、观照我们在多大程度上也参与了对他们有意无意的歧视与伤害,他们不仅是我们民族意义上的兄弟姐妹,更是宪政意义上的平等公民。
崔永元说:“我跟江小鱼导演的心情是一样的,他刚才讲的时候,我就坐在这一直在想,今天其实很让人感动。当这个会结束的时候我们走出门,我们开始新的生活,我们有哪个人敢拍着胸脯保证我们不歧视农民工呢?我觉得我们对农民工的声援和支持不能仅仅停留在道德的层面上。那样没有太大的意义,真的。今天特别高兴就是,刚才拍完农民工电影的导演江小鱼又来到了现场,一个是表示声援,第二个他要做实实在在的事情。马上呢,在场的诸位要见证周述恒和江小鱼导演签订电视剧改编的意向书。我们一起见证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就这样,在崔永元的撮合下,我和周述恒当场签订了电视剧改编的意向书。当记者问我可否用一句话来概括这部小说时,我说:“震撼、恐怖,可当做惊悚小说来读。”
每次听崔永元讲话,你感觉到的不是温润愉悦的脉脉温情,而是直击心灵的忧国忧民。他总是提醒我们这世界上还有些什么人什么事需要关注,我们还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好,我们还可以做什么。
看到小崔,就知道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那种浮躁自大的情绪很自然的就消弭掉了,只剩下紧迫感和奋发做事的愿望。就会羞于享受,勇于做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