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警察》: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
文:江小鱼

要在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祖国审美文化的大酱缸中,搁进一首机器赞美诗,绝对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工业时代和城市文明只是我们的未成年文化,对未来的视觉想象更是只能在潘多拉星球的创造者面前俯首称臣,国人只有处理过往的乡村题材时才真正显的底气十足,所以当香港同胞王晶带着他的《未来警察》出现在清明节前的祖国各大院线时,更象是一次对内地电影过于乡土化的扫墓和上坟。
国人较比擅长处理空间题材,对时间的理解总是处于混沌状态。但这部华人科幻电影讲述的却是关于时间的故事,2080年的一个警察被穿越时空来到2020年,故事的模式听起来很1980年代很当年的科普作家叶永烈,而恐怖分子们为了谋取巨额的能源利益,窃取透过时空倒转的技术,带领一批用未来技术改造的半机械人回到过去,企图阻止未来发展的模式却很有现实所指。
公元2080年的警察周志豪有着好莱坞式的使命感,处事果断、冷静,身上肩负着保护能源技术发明人人身安全之重,经由王晶导演的全盘中化之后,让科幻片这在内地通常水土不服的类型题材有了比拼票房可能性。
影片投资1.5亿元人民币,是导演王晶近8年来拍摄的投资最高的电影,为了从投资方那里顺利拿到资金,他曾连续19次修改剧本。一向对好莱坞电影进行解构、拿时尚、娱乐事件开涮、把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糗事作为噱头的王晶,却在《未来警察》中改变以往的一贯做法玩起了特效,还不惜重金请来《蝙蝠侠6:黑夜骑士》的特效班底为影片制作特效,以求与好莱坞形神兼备,大量电脑特技的运用也使本片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特技镜头运用最多的一部影片。
擅长借用热门电影的桥段加入新元素,是王晶的拿手好戏,《未来警察》也不例外,这部主题类似《X战警》,剧情类似《未来特警》,营销又受到《集结号》启发的电影,最后又被王晶自已定义为“一部未来包装的武侠片”,那些变身为老鹰、螳螂、蝎子的机械人采用的打斗套路延续着中国武术中鹰爪、螳螂拳、蝎子摆尾等传统路数,制作上似乎又接近《汉江怪物》,让人不禁感叹王晶的视觉整合能力。
科幻片历来是投入资金大、制作周期长、质量要求高的电影类型。做为中国人自己的科幻大片,王晶有效地汇集了两岸三地的电影精英人才和丰富资源。《未来警察》筹备五年,制作三年,来自香港、韩国、澳洲的数百位特效师完成了上千个特效镜头,劳动强度、预算支出和想象力虽然不能与《阿凡达》相比,但在我们这个浮躁和创造力贫乏的年代亦算是一件值得致敬的事情。
虽然我们从来没有统计过一个导演需要拍出多少部“烂片”,才能最后成为一个“灿烂”的导演,虽然《未来警察》依旧是体制在未来扮演最终的拯救者,但比起《孔子》自以为是的过去和《三枪》价值混乱的现在,至少看到了在纯粹的华人商业电影中除了技术的进化之外,也在努力尝试对未来社会的价值清晰而乐观的理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