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多识仁波切:显宗佛与密宗佛的异同

(2016-02-03 23:25:45)
标签:

杂谈

显宗菩萨乘和密宗金刚乘的佛,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

佛法认为诸佛之间有三点完全相同,称“三平等”:
1.诸佛成佛的条件完全相同,即福慧资粮平等;
2.诸佛断悟境界完全相同,诸佛之间没有智慧功德的高低之分;
3.诸佛事业相同,即救度众生的态度和作用相同,诸佛之间没有慈悲心大小的差别。

以上三点说明诸佛的本质是相同的。

但是,诸佛也有不同个性,如形象、肤色、种姓、性别、名称、专长和成佛的具体道路等等。

显教是密教的基础,密教是显教的高级阶段,显教和密教在总的教义原则上是一致的。显密割裂、重显轻密、重密轻显都是错误的做法,乃智者所不为。

宗喀巴大师说:“显密的差别不在智见,而在方便法门。密法的‘捷径’就捷在修定的许多方便法门上。”
显法需要经过三个无量劫才能完成的大行,密法用数世甚至一世就能完成,是全凭修积资粮和破执断惑的特殊方便法门。

因此,宗喀巴大师称密法为“比佛还难得的宝中之宝”,是真正大智慧的表现。

无论显密,归根结底,真正的佛是具有慈悲内核的见性真智。至于佛的形象形态,那完全是一种适应众生心理形态的方便化形,没有一定的模式。

显宗的佛相,大约有两种:
一种是离欲的比丘相,身着“三衣”,无其他装饰。
另一种是转轮王相,有宝冠、璎珞装饰。
前者称大罗汉相或化身相,后者称报身相。

密宗的佛相,有文静慈悲相,有威武愤怒相,还有各种非人面凶残恐怖相等等。

佛的面貌、形象、肤色、装饰、法器、坛城、座垫都是法理、道果和特殊神能作用的象征。这一点是密宗佛身的最大特点。

密宗佛分本尊、勇士、空行、护法几种。

本尊是佛,勇士、空行、护法为佛菩萨的化身,在三宝中归为僧宝类。

但勇士、空行、护法中有些是未进入出世圣道的,被看做世间神灵,不列入三宝类。

按无上密义理,密宗佛具有七大特点,称做具七支金刚身。现简要分述如下:
(一)身具相好支。
即密佛身具相好特征,如报身转轮王相有宝冠、耳环、项链、胸佩、手脚镯、宝带等六饰或八饰,珠光宝气、威仪庄严。

(二)拥抱明妃支。
即大欲相。人体的气与神和各种阴阳物质都是相互依赖、不可分离的双合现象。
道中的慈悲与智慧、幻身与光明心、有相瑜伽与无相瑜伽等都两两相合,果地的大乐与大智慧都是双合不离的金刚体,象征根、道、果基本规律的佛身也必须是双合金刚体。

(三)大乐支。
即在修炼中气入中脉后,产生一种特殊的身心快乐的感受,被称做“大乐”。这种大乐感能抑制意识活动,引发无分别智慧,是无上密法的一个主要方便法门。

(四)性空支。
大乐非本具自性和实有之物,是因缘结合所产生之感受。凡缘成之物,都是性空之相,因此大乐本是性空。

佛身也是事相缘有,理性本空。
既是缘有,就不能视为实有而起执著之心;
既是性空,就不是一无所有,空洞无物,就应该以坚定的信念如法修证。

(五)永不断支。
凡缘起的一切存在都是有生有灭的有为之法。存在是一种生灭不间断的续流,如流水。
但“熄灭”有两种:
一种是断灭,如油尽灯灭;
一种是非断灭,如人的意识。

意识非永恒的存在,在每一刹那之间都在起着新旧交替、即生即灭、生灭相续不断的变化,但作为缘起的意识的总体不会断灭。众生的肉体是有形的物质组合体,属于断灭之类。虽然肉体断灭,但意识的续流永不断灭,所以才有转世和成佛。

佛的有形色之身体,是与意识为一体的“慧体”,并非物质性肉体,所以永不断灭。这就是佛体的“永不间断支”。

(六)不入寂灭支。
即声闻、缘觉之类破除烦恼和业习染,证得其解脱轮回的正果时,便进入寂灭涅槃境,永不返世。
但佛却不一样,虽然以智慧利剑彻底斩断了二障,但由于大慈大悲心,不忍遗弃众生,自享寂灭之乐。
慧体报身住世,化身生化不息,永无间断。这就是不入寂灭的德性。

(七)慈悲饱满支。
佛该断的尽断,该悟的全悟,自身功德无比圆满。
但由于无缘大慈大悲心,即使只有一个有情众生还留在苦海之中,佛的救度的任务就仍未完成,不能安然入寂。

就像惟一的幼子掉入火坑时母亲的心情一样,忧心欲焚、爱心似火地永远热爱和同情一切众生,拥抱一切众生。其慈悲爱心的热情永远像十五的月亮一样饱满。这就是佛的慈悲饱满支。

以上七支佛性中,有些和显宗佛是相同的,有些是上密佛独有的。

选自:多识仁波切《爱心中爆发的智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