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布施以断除我执为根本

(2015-08-30 17:50:01)
标签:

佛法

佛教

佛学

文化

分类: 转载的文章
布施以断除我执为根本


吝啬是因为人们有太强的我执,一旦东西为己所有,就会认定是属于自己独有的,若要拱手让人,就会千般万般的不舍。这种对于美好事物的贪恋和占有不仅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反倒平添了很多烦恼。

因为人有了“我的”“你的”“他的”这样强烈的分别心,就会希望自己占有得更多,他人拥有得更少。吝啬正是这样一个顽固的宿习,就像一辈子守着黄金的庄园主那样,由于吝啬心过重,他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没有一个朋友,亲人也与他相当疏远,即使拥有再多财富都没有意义。

吝啬心强烈的人生活是很痛苦的,因为吝啬者连自己都舍不得吃穿,还整天担忧别人会拿走他的财物。有的吝啬者甚至对家人也是如此,家人想添置点东西他们都不情愿,这让亲人也产生了很多烦恼。如果朋友想从他这里得到一些帮助,那就更不可能了。

当我们拥有财富的时候,如果不懂得善加运用,不懂得善待自己,拒绝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帮助他人,福报就如同干涸土地上的雪,一点点地消融。

为了断除我执带来的这种强烈吝啬的习性,以布施为切入点,依靠利益众生的广大悲心,可以一步步地削弱贪吝的力量。

布施就是奉献,包括体力劳动、物质财富、各种知识等等。在生活中、工作中、社会交往中等为他人付出。

很多人误以为,所谓布施就是做一些善事,就是把钱捐出去。其实,这只是对布施最粗浅的认识。真正的布施是一种给予,是出于对他人的慈悲和敬重而帮助他人,使他人脱离饥饿、贫穷、痛苦、烦恼等等一切物质和精神的困境。

布施就是一种不求回报的慈悲利他,是度他,也是自度,是一个福慧双修的过程。

现在的很多人,他们也有慈悲之心,可是一想到自己没有钱财,就立即打消了布施之心,认为自己没有这份福报,不能利益众生。

事实上,布施不仅仅是将钱财送给他人,没有钱,同样可以做布施。吉美林巴大师说过:“知足即是布施度,彼之本体乃舍心。”无论哪一种布施,其本意都是为了逐渐减少自己的烦恼,它就像一柄利剑,最根本之处是为了帮助我们有力地断除我执。

从一杯水,一块面包,一元钱,甚至一个微笑,一句赞扬,一分敬重开始,我们都可以练习布施。你所给予别人的是金钱还是微笑,这个并不重要,布施的功德不是用物质的贵贱来衡量的,最重要的是你是不是有一颗慈悲之心,你的布施是不是真的帮助了别人,度化了别人。一个微笑的肯定,也许可以帮助那些怯懦的人找回人生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甚至由此激励他朝着正向发展,成就大事业。那么,你这个微笑的布施,肯定比那些只是单纯炫富为了满足个人虚荣心的所谓捐赠,更加有功德。

----根让仁波切开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