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小学生给血案凶手写的信
(2010-03-31 20:22:29)
标签:
希热多吉居士佛教佛法佛学文化 |
说实话,我看了下面这个报道,心里非常不好受。孩子的心里,应该充满欢乐、喜悦、善良、纯真,而不是以大人的视野和心理去看我们这个社会和社会上的这些人。“你要真忍不住仇恨,你就去杀那些贪官”——很难想象我们的孩子心里竟然会想到这些,由此可见这个社会都教给这些孩子什么了?这个年龄,本来应该拥有一颗纯净的心,现在却被厚厚的灰尘遮蔽了。如果连孩子都这么想,那么社会上那些动辄就杀掉很多无辜的人的做法,也就不难理解了。当一个人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去诉求或者化解心中的烦恼、苦闷,外界强加给他的不公、屈辱的时候,我们便谁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是下一个无辜的牺牲品。这或许就是众生的共业吧。
南平市下辖的建阳市求知园作文班于本月28日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选择给郑民生或受难者家长或受害小伙伴写一封信,也可以写感想……”布置这篇作文的老师说,“3·23”血案给所有人以极大的冲击,孩子们更不例外,“五六年级的孩子已经开始关注社会新闻,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并有自己的主见,我想让学生们写写对此事的看法”。 这位老师说:“从作文看,他们的心理基本稳定。”
有些孩子选择给郑民生写信,有一位张姓小朋友称他为“悲哀的郑民生”。他写道:“我看着那些无辜的小伙伴受到伤害,我就想把你碎尸万段,还想把你放进搅拌机里把你搅拌了。可是,我不能那样做,因为,如果我那样做了,我不就和你一样了吗?”而一杨姓小朋友写道:“罪恶流过了你的心涧,冲动是你的弱点,相信你杀了8个学生现在一定非常的后悔……要是你小时候被人连捅三刀,你的父母会怎样呢?……在那短短的55秒内,你杀了多少洁白善良的心,你要真忍不住仇恨,你就去杀那些贪官,你怎能杀掉这么多可爱的孩子……”
朱姓小朋友写的是:“8人在你的刀下饮恨离去,到那寒冷的地下;5人本应在学校读书,如今却躺在病床上。你也在监狱里等着死神的到来,虚度最后光阴,这样子,值吗?你在3·23所做的一切有价值吗?”
也有不少小朋友选择了给受害小朋友家长写信。陈姓同学写道:“您不要内疚不能保护您自己的孩子,因为发生在3月23日的事件是突如其来的……人死不能复生,让我们一起为小伙伴祈祷吧。”
写给遇难小伙伴的信也不少。还有写给正在医院里接受治疗的学生的,祝愿小伙伴快点康复,重新回到那美好的校园。
强国论坛上的评论:
短短的一句“童话”,足以使人震撼和心悸。“要杀就杀贪官”,这不是一个孩子的个人私愤,也不是一个幼稚心灵应该说出的语言。然而如此令人惊怵的话的确出自孩子之口,可见“去杀贪官”已经植入了他们的心灵!
看到这里,我突然就想到去年网上盛传的广州某小学一年级新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个6岁小女孩说的话,“长大想当贪官”。两个孩子,一个想当贪官,一个想杀贪官,两个稚嫩的心如此很不协调地混合纠缠到了一起,令人不禁惊悸默然。这已经不仅仅是两个理想的“童言”,而是两则苦涩的“毒瓜”了。我们可以设想,这两个孩子(不,很多孩子)长大,他们会做什么,会走到哪里,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即使想杀贪官,在法制社会里也是一种毒害很强的毒素啊!
为什么这么幼小的孩子会说出这样两种话?童言无欺,毫无疑问,一个孩子是看到了贪官的利益好处;一个孩子是看到了贪官的可憎可恨,两种结果,都是一个藤蔓上结出的“毒瓜”,虽然瓜的形状不同,颜色各异,但瓤中孕育的有毒种子却是相似的。试想,如果官员们都廉洁从政,一心为民,不作恶,不私利,这两个孩子们还会说出想当贪官和想杀贪官这样的话么?显然孩子是受到了社会现实的严重濡染,已经把欲望和仇恨的种子播种到了心田。
种子下土,遇到适宜的阳光和雨水就会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这是自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可以设想,未来的这一代孩子,他们耳闻目濡过现在的一切,思想不能不受毒害,将来的路将如何走,不是很现实的吗?他们的路无非就是两个,要么就是立志当官、当贪官,要么就是决心杀贪官,报复社会,都是十分可怕的,令人胆寒的。
“童话”有的美好,有的残酷。世界上有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也有卖火柴的小姑娘惨死的故事。我们的孩子将来能编织怎样的“童话”呢?不知道,但很可怕。要么当贪官鱼肉百姓,要么杀贪官报复社会,最近几年发生的无数贪污受贿案、凶杀案难道不正是孩子们的“童话”预演么?
两则童言,很可怕,很值得玩味,不得不令人心悸啊!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孩子们美好的未来,更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未来的美好社会。有道是,“种下蒺藜,不可能收获牡丹”,如果我们不给孩子们创作一个美好的“童话”,不给孩子们创造一个美好的“童话”世界,恐怕收获到的只能是芒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