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供护法为什么要供酒?

(2010-01-21 00:23:44)
标签:

希热多吉居士

佛教

佛法

藏传佛教

文化

分类: 文章和随笔

供护法为什么要供酒?


针对昌列寺新春法会期间,要用白酒供护法一事,大光佛友留言问我:“居士,我是初学佛的,这点有点不明白,酒不是五戒中的一戒吗?”和大光佛友有同样疑问的还有几位佛友。其实酒本身不是五戒之一,不饮酒才是五戒之一。

 

在《杂阿含经》卷三十三记载:“云何名为优婆塞戒具足?应远离杀生、不与取、邪淫、妄语、饮酒等,而不乐作,是名优婆塞戒具足。”可见五戒是在家优婆塞、优婆夷应持守的戒律,是根本戒。用通俗的话来说,五戒就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

 

但是酒本身没有罪过,不像前面杀盗淫妄四种,本身就有罪。酒本身没有罪,所以不饮酒这条戒叫「遮戒」,遮是预防的意思。因为酒后会乱性,犯杀盗淫妄等罪,所以它是属于防范的戒律

 

佛教认为,饮酒会乱性,而乱性就会导致出现很多的意外。我们常常在生活中看到有人因为饮酒开车出车祸,轻者追尾刮蹭,重者车毁人亡。还有人酒后闹事、打砸公物、甚至强暴妇女、失手杀人。在我没有皈依前,我有一帮好饮酒的朋友,就因为喝酒曾经出过很多事情,有人甚至差点把命送掉。因为饮酒的种种过患,所以佛陀在制定戒律的时候,把不饮酒定为五戒之一。我们以前讲过很多次了,戒律不是用来约束人的,是用来保护人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学佛还是有很多现实益处的,至少不会因为饮酒惹出很多事来。


在《沙弥律要节录》第四十七条中,载有佛陀这样的教言:“若依我为师者,不得饮酒,亦不与他饮。不贮畜。有重病者,医教以酒为药,乃暂权开听,非谓长途服食。若无病托病,轻病托重,俱犯。”这句话是说,作为出家的沙弥,自己不能饮酒,也不能送酒给别人饮,不得储藏酒。如果生了重病,医生说需要以酒为药,这种情况可以饮酒,这是开缘。当病好了以后,就不能再饮酒了,病好了再饮就是破戒。用酒来治病,这是开,不是破。在中药里,有不少药是要用酒作配药,或者是作药引的,这可以用。所以佛陀制订戒律也是非常人性化的。

 

在《戒经》中还讲了一种情况: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身体虚弱,血液循环不好,需要靠饮少量的酒来帮助促进血液循环,这样对身体健康有利,在佛教中开许这样的情况可以饮用少量酒,这是开缘。有一位居士在刚学佛的时候,常常到寺院里去礼佛,也常常跟老和尚在一起吃饭。老和尚每一餐饭都有一杯酒,这位居士当时就不理解:酒不是佛门的重戒吗?怎么老和尚每餐饭要饮酒呢?但因为刚开始学佛,很多事情都不懂,也不敢问。后来学了《戒经》以后才知道这是开缘,那个老和尚确实七、八十岁了,需要一点酒来活血。

 

所以佛法是很通情达理的,并不是叫我们死在戒条里,它是生动和活泼的,有点象我们现在提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如果我们身体很正常,每天吃饭也象老和尚那样喝一杯酒,虽然喝一杯酒不会醉,不会有什么大的过失,但是也是犯了戒律的。

 

酒本身并无好与坏之分,一瓶酒放在那里,在阳光的照射下,也能显得晶莹剔透。酒在不同的场合,也有不同的功用。象前面讲的,在药师那里,酒可以作为药引使用;在护士那里,酒可以作为消毒使用;在中医师那里,酒可以作为活血化瘀的外用敷药使用;在燃料匮乏的时候,酒甚至可以作为汽车和飞机的燃料使用。酒的功用还有很多,并不仅仅是供我们饮用的。

 

从佛教的角度来说,众生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心态不同,习气不同,对酒的认识和感受也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人闻到酒味就走不动道,有的人闻到酒味就头晕脑胀,饿鬼道的众生看见酒会把它视为猛火。但是作为酒本身来说,酒就是酒,酒只是一个客观的存在而已,无所谓干净不干净,醇厚不醇厚。我们对酒的认识只是取决于我们本身的分别念而已,因为我们凡夫的内心被无明遮蔽,还有垢净的分别念,所以有人喜欢酒,视为琼浆玉液;有人讨厌酒,视为水火猛兽。有人开设机构帮人戒酒,还有机构专门培养国家级陪酒员(国家级陪酒员是一个专门的职业,有劳动部核发的资格证书的)。

 

佛教传播到不同的地域,不同地域的人民就以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供品供佛。我们初到藏地,看见用酥油雕琢的朵玛供佛,都觉得很新奇,因为在汉地绝对看不见这样精致的食子供品。而藏地的人到汉地,看见汉地寺院的素食供品种类和花样也觉得新鲜。

 

藏族有句俗语叫做“山羊见柳,藏民见酒”,意思是说作为以游牧民族为主的藏族喜欢酒,男人爱喝酒是出于天性(蒙古族也是如此)。在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饮酒能起到抗寒的作用。因为这些原因,酒就成了千百年来藏民生活中最好的伴侣之一。

 

在佛教中,我们可以把任何自己认为最好的拿来供佛,因为佛菩萨没有区别心,我们认为是好的东西或者不好的东西,在佛菩萨那里都是一样的,我们仅仅是通过供养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虔诚,培植我们的福报而已。而对于那些勇猛的护法们,用酒这种热烈的供品供养他们,或许更能表达人们内心的尊崇和敬畏。

 

供护法为什么要供酒?

1988年,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在扎伦布寺灵塔祀殿修缮工程竣工仪式上,用五粮液作为祭酒祭天之后,五粮液就与西藏结下了不解之缘。五粮液以其尊贵的品质和五谷和谐的文化内涵赢得了西藏佛教界的一致推崇,因此频频被藏地的寺院选用作为供品。 

 

2005年9月20日,五粮液巴拿马金奖纪念酒被西藏大昭寺甄选为永久供奉酒。大昭寺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同时也是西藏重大佛事活动中心,许多重大的政治、宗教活动,如“金瓶掣签”等都在这里进行。五粮液供奉的班丹拉姆(即:吉祥天母)在藏传佛教中是一位地位非常特殊与崇高的护法神。藏传佛教认为,她是燃灯佛和释迦牟尼佛的护法神,也是整个藏区特别是拉萨的护法神大昭寺甄选五粮液巴拿马金奖纪念酒作为吉祥天母殿的永久护法酒,从此改变了以往一年一换护法供酒的传统。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藏传佛教中,供酒是被允许的。但是作为佛弟子,无论是出家众还是在家众,只要受戒同样要遵守戒律,不能饮酒,这个则不管你是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都要遵守的。在我刚皈依的时候,上师嘎玛仁波切就向我强调了这点。

 

在寺院举行的一些灌顶法会中,有时会用酒代表甘露,接受灌顶的人会分到一瓜子壳左右的酒,其中抹在嘴唇上一点,剩下的滴在自己头顶,以此表示自己得到了这个修法的灌顶,如同得到了佛菩萨赐予的甘露一样,要做这样的观想。这与饮酒是两回事。

 

无论是在灌顶法会中接到一瓜子壳左右的酒也好,还是用酒供护法也好,都是让我们从心性中破除对酒的分别念执着。但这并不代表上师开许你在生活中可以饮酒。我自皈依后,首先戒掉了烟,其次戒掉了酒,然后戒掉肉食。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多自在,生活中减少了很多烦恼,这些年从未去过一次酒吧。因此我建议那些正在学佛的佛友,在因缘成熟的时候,也要戒掉这些。让自己的修行更加清净!

 

阿弥陀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