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量”和“原则”
(2009-09-28 22:02:38)
标签:
希热多吉居士昌列寺藏传佛教佛教杂谈 |
分类: 文章和随笔 |
但凡到过我们各城市共修中心的佛友,都会对共修中心清净的修行氛围记忆深刻。在这里,没有世间的烦恼与纠结,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没有利益的相争,这里就是大家修行的地方。所有与修行不相符的言论和行为都进不了共修中心。曾经有不止一位的师兄跟我说过,他们去过不少大大小小的佛教共修道场,参加过几次共修后,还是觉得我们这里清静,有些师兄就这样留下来了。
在共修中心里,虽然目前还没有文字的规章制度,但是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是所有师兄都要遵守的,也因为大家的自觉,所以共修中心是我们大家的“家”。有的师兄几天不去共修中心就会觉得少了点什么。当大家在一起唱经的时候、在一起荟供的时候、在一起放生的时候、在一起包《大藏经》的时候......身处其中,你才会感到这是一家人。
无论你到我们任何一个城市的共修中心,都是这样的氛围。在这里,师兄们之间的关系可能要比亲兄弟还要亲。我们之间会有这样的约定,当无常来临的时候,活着的师兄要亲自送死去的师兄,用佛教的仪轨来送金刚师兄往生极乐世界。在过去的这些年里,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我们就一直这样坚持着。
曾有一位著名的法王说过,嘎玛仁波切的弟子们是他见过的最有纪律性、最符合佛教仪轨要求的居士林。营造这样的一个共修环境,将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教育背景、且原本相互不认识的人们组织到一起,使之成为一个“家”的因素,除了佛法、上师的心血和加持以外,还有两个字——“原则”。某位网友认为我在处理某些事情的时候,“心量”不够大,缺少慈悲心。我想帮助这名网友做一个区分:“心量”和“原则”。
首先我想“自我证明”的是,我本人没有任何证量,没有开悟,没有见道,就是一个凡夫。所以某些喜欢用“菩萨怎么样,你应该怎么样”的话和我沟通的佛友,您将不可避免的从我的行事风格中看到让您失望的一面。对此您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在我们的共修中心里,没有指定的负责人,只有分工不同,大家都是平等的。在QQ群里,也是一样。我唯一有的一点小小特权,就是可以T人。对于大家的闻思修有干扰的人,我T的时候不会有任何犹豫。为什么要这样?根本目的是保护那些刚刚进入佛门,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正知正念的师兄们,使他们不受外面一些不正确观念的影响。
依佛教的说法,现在是末法时期,附佛邪说如恒河沙一样多,各种“大师”、“高人”层出不穷,胆子小的可以说自己已经开悟,胆子大的敢说自己是古佛再来。真正是一个鱼龙混杂、不分邪正的时代。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引导那些有善因缘的人走进正信佛教的大门,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使用一些看似不太近人情的方法,这和“心量”无关,而是和“原则”有很大关系。
在嘉绒之家QQ群的网友,都知道在群里不能谈论神鬼的话题、不能谈论关于前世因缘的话题、不能妄谈自己开悟的问题......谈论这些话题的人,经提醒仍不改正的话,我们会直接请他出群。这就是我们的原则。我们不想因为我们所管理的群,出现一些扰乱大家正确闻思修的话题,这就是“嘉绒之家”群的管理原则。这个原则也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共修中心。不习惯、不喜欢这些原则的人,有权力选择不来。
那些对此持有异议的道友,或许您有更适合自己的修行方式,我们乐见您取得修行的圆满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