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居士林建设中的一点思考

(2009-03-12 12:07:24)
标签:

希热多吉居士

藏传佛教

居士林

杂谈

佛陀在鹿野苑为憍陈如等五人说法,度他们为比丘僧,这是僧团成立的端绪。僧团成立之初,弟子们以佛陀为信仰中心,共同过着梵行自律的清净生活。佛陀自称是僧团中的一员,从不以领导者自居,面对这样和乐的僧团,佛陀只提出“财利共享”、“法味同受”的观念。随着佛法的弘传,徒众日增,成员渐趋复杂,为了维持僧团内部的和合共住,佛陀于是随顺因缘,开始制戒,包括比丘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条戒,沙弥、沙弥尼十戒,式叉摩那四根本戒和六学法戒等,在家弟子则有三皈五戒。

佛陀成立僧团,以“法”摄僧,主要目的是为了正法久住。如《摩诃僧只律》卷一所载,佛陀制戒的因缘为:

  □使僧团大众和合相处。

  □藉着和合清净的僧团风范来摄受僧众。

  □以法来调伏个性较顽劣的众生。

  □使僧众知过忏悔后,内心得到清净。

  □使僧众言行有所规范而断除现在烦恼。

  □使僧众断除现在烦恼之后,进而产生定力,断除未来世的烦恼。

  □使不信众生生起信心。

  □使已生信心的弟子,更加坚定。

  □使未来戒法常在,修行梵行者,能安住于佛法中。

  □使正法久住,佛法长存。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僧团是如何组成。居士林是由在家弟子自发组成的学佛松散团体,人数少的居士林相当于学佛小组,大家利用休息日和节假日在一起学习、交流,共同发起和组织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当有同修往生的时候,大家共同助念。居士林的活动大体就是这些。

我们的学佛小组每次学习少则三五人,多则十几、二十人,在几个师兄的发愿和努力下一直坚持着,也因此带动了很多人亲近佛法,加入学习和共修的行列。人多了,事情也就多了起来,大家会不自觉的把生活中的习气带入这个团体。

早在学习小组建立之初,我们对如何带领大家学习还是有相当多的考虑的,只是大部分人不知道而已。我们学习佛法,主要就是闻思修。我们知道昌列寺里有嘉绒闻思讲修院,这是老上师在世的时候命名的。我们虽然没有办法象在寺院里那样每日听堪布讲课,但是我们有正式的教材和课本。上师著的《大圆满前行》就是我们的教材,可惜很多人体悟不到这一点,把这套书当做“课外读物”来读,不过能当“课外读物”来读也还是不错的,毕竟在看。有些人就根本不去读,然后不断的请我给他推荐别的佛教书籍。作为初入佛门者,《大圆满前行》可以说是最系统的教科书了。所以请大家不要忽视我们的教科书,要用心多次的学习,反复的看。

我接触过很多的佛学团体,可以这样说,就居士们的普遍素质和正知正念来讲,嘎玛仁波切的座下弟子是很出色的。我并不是因为我是其中一员而这样说,而是我观察过我的很多同门师兄,很多人的见地和实修确实远在我之上。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同门师兄的知见大多不会出问题,这源于上师给大家的佛学基础打得比较牢靠。

就世间法来说,学习贵在坚持,佛法的学习更是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学不出什么东西来的,仅凭兴趣也学不出什么名堂。佛法的正知正念正行的建立是依靠闻思和信念。信心是成就之母。所以大家在一起共修,应该相互鼓励和支持,通过交流使自己的信心增长。尽量不要把世间的是非带入这个团体里。

我特别希望每一个师兄最后都能培养自己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从诵经的领诵,活动的组织和安排、善行的发起、助印的发起等等,都有独当一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正知正念正行能够影响身边的人,这样才能使佛法利益更多的人。所以我们会在以后的活动中,有意识的给大家这样展现才干的机会,相信大家都可以做得很好。

居士林这样的团体内学习,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大家都是凭借自己的发心发愿来做事情,在这里做事没有工资、没有个人利益可得。象辉辉师兄,每一次的放生都是他早上七点就起床。开车从机场路北皋到回龙观,一斤一斤的称放生活物的重量,再冷的天也是这样坚持着。我们现在用的很多法本、光盘都是康汇师兄和其他师兄在早期发心助印、刻制的,没有这些师兄的发心和付出,我们现在的学习就没有课本和法本。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次的共修机会,随喜那些为我们创造条件的师兄们。

为了保护大家的共同利益,有时候我们会根据情况做出一些规定,当有这样的安排的时候,请大家理解和配合。尽管我们有很多为大家利益的考虑,但是仍然会出现一些不为我们掌控的问题出现,比如因为相互借钱而起的烦恼甚至纷争,这些都不是我们的团体里鼓励的。大的活动,请大家注意看管好自己的财物,以免不慎丢失。

团体是大家的“家”,希望我们都把自己当做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来看待,共同护持好这个“家”,我们虽然不是僧团,但是应该以僧团六和敬的标准来要求我们自己,处处从自身做起,共证菩提。和大家共勉!

阿弥陀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