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艾滋病人、重症病人能出家吗?

(2007-12-06 19:11:10)
标签:

希热多吉居士

佛教

佛法

藏传佛教

昌列寺

分类: 文章和随笔
一位HIV感染者问我:“艾滋病人能出家吗?”
我回复说:“按照佛制,应该是不可以。”
他又问:“佛教不是讲慈悲吗?为什么寺院不收呢?是否佛教的慈悲是有条件的?”
我说:“慈悲是无条件的,出家却是有条件的。”
 
简单来说,按照佛制,要出家的人应该具备这样的条件:对佛法有坚定的信念,身体健康,五官端正,不欠人债,独身(未婚或已离婚),社会及家人同意出家。
 
在一般人眼中,出家往往是一个人走投无路时最后的选择,出家是避世,出家是看破红尘、消极的表现,因为和“火热的生活”相比,和天伦之乐相比,出家简直就是不可理喻。甚至还有很多人认为出家人都是好吃懒做,没什么追求的人。不可否认,出家众里确实有因为走投无路而遁入空门的,也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但那只是个人行为,不代表佛教。
 
佛教虽然在中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信众队伍庞大,但是有正知正见正念的人却不多。这是佛教目前在中国所面临的一个非常尴尬的现状。绝大部分人把佛教当作一个宗教来信仰,认为佛是无所不能的,因此有人崇拜;而接受过现代教育的人因此而鄙夷佛教,认为只有愚昧无知的人才相信佛是无所不能的。有人甚至给我留言:“如果佛在三年内消除掉中国的贫困人口,我就信佛。”在我看来,他是给佛派了一个总理的差事。
 
不同的人喜欢赋予佛不同的角色。求财的人把佛当作了财政部长或者金库管理员,求平安的人把佛当作了保镖或者保险公司,求升官的人把佛当作了组织部长或者人事部长,生病的人把佛当作无所不能的医王,升学的人把佛当作监考老师和招生办主任。
 
众生对金钱、对权力、对平安、对治病、对升学这些关系到切身利益的事情统统交给佛去办理,但是我没有看到有谁去国外旅游的时候把“佛”也邀请上,家里新婚办酒席、小孩过满月时给“佛”发一个请柬。
 
因为对佛有着种种误解、曲解,因此绝大多数人与佛教中最具价值的东西擦肩而过,这就是佛的教育。以我个人的观点来看,错过佛教的教育不能不说是人生最大的遗憾,这倒并非是我现在在学佛的缘故才这样讲,历史上很多有智慧的人都讲过类似的话,我只是再重复一遍而已。
 
绝大多数人都忽略了佛陀的第一身份——教师。佛陀并不是无所不能的神,事实上,世界上也不存在无所不能的神,最早发现这一点的恰好是佛陀。佛陀告诉我们,宇宙中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宇宙中不存在任何不变化的东西。小到尘埃,大到星系,都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甚至我们看不到的宇宙力量也在变化中。因为宇宙的这个真理,所以佛陀总结出了四法印:一切存在都是暂时的;一切暂时的存在都是各种条件和因缘构成的,合成的;执着于建立在这之上的一切情感,感受,感知,色形,都是痛苦的(对五蕴的执着);超越一切,舍离一切,无执着于一切,包括涅磐这一概念本身也要被超越。

 

这四法印是佛教用来衡量任何见地是否符合佛理的印证标准,掌握这四法印,就拿到了进入佛教大学的“入学通知书”,就可以畅游智慧之海,就可以明白人类所能掌握的智慧有多么的高远,佛教把这种智慧形容成甘露,意为世间最美妙的饮料,喝下它畅快无比。

 

追随佛陀理想出家的人,实际上想干的是佛陀的工作——教育。这有点象现在的师范学校,而实际上,佛教的寺院最早就是学校,承担国家教育的职能,世界上最早的大学就是佛教创立的那烂陀大学,校长就是佛陀本人——释迦牟尼。在佛教中,众生和佛陀的关系是学生和老师的关系,而不是人和神的关系。

 

因此回到前面的话题,作为培养佛教老师的寺院(学校),收不收即将死亡的学生来学习(出家)?答案是肯定的:不收。因为这样的人甚至都无法完成学业,更不要说承担日后的教育工作了。

 

寺院不是慈善机构,虽然寺院会做慈善的事情(例如以前的施粥),但是寺院的正经事情是培养僧才(老师),培养的老师将担负教化众生的工作(传佛法)。寺院这座学校是靠众生的力量(布施,捐助)建起来的(世界上最早的民办民助的高等学府),老师吃的也是众生的供养,如果一个这样的学校,养活的都是身患重症、肢体残疾、智力愚钝的人,或者是只吃供养不干正经事的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还是学校吗?众生又如何对这样的老师,对这样的学校升起信任和信心呢?

 

如果搞清楚上面所说的这些,我相信会帮助很多人去正确认识佛教,并从佛教中汲取智慧,从而更好的生活。作为曾经系统接受过西方教育的人,作为对哲学和心理学有过系统而深入研究的人,更重要的是,作为曾经经历过多次死亡考验的人,我希望这些发自我内心的话能够帮助大家去正确认识佛教。愿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合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