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第三座皇家寺院在什么地方?

(2007-11-23 18:06:15)
标签:

人文/历史

众所周知,清王朝推崇藏传佛教格鲁派。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对藏传佛教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旧时北京有三大皇家寺院,普遍被老百姓知道的是雍和宫和黄寺,那么另外一座皇家寺院(也是格鲁派寺院)在什么地方呢?
 
翻开现在的北京地图,在北京贵宾楼西,南河沿路口,会发现有一个普胜寺的地名,这里就是皇家三座寺院的其中一座。普胜寺今天已经不是寺院了,自民国初的1915年,这里成为了欧美同学会的会址,直至今日。
 

北京第三座皇家寺院在什么地方?

 
普胜寺为清顺治八年(1651年)敕建,为清初所建三大皇家寺院之一。乾隆九年(1744年)重修。四十一年(1776年)又重修。此处为清初藏传佛教高僧恼木汗(北海公园大白塔的建造者)在北京的驻锡地。

 

普胜寺坐西朝东,黄琉璃瓦绿剪边,大式硬山顶。二道门亦为三间,坐北朝南,后出廊,前出抱厦,左右各一座石狮。门内正殿三间,坐北朝南,黄琉璃瓦顶,单昂三踩斗栱,和玺彩画,前出廊,带月台。东西配殿各三间,黄琉璃瓦顶,出抱厦前廊。整个院落由廊庑相通。走廊前院原有二座大卧碑,带龟趺,碑宽3米余,高1.5米。东边碑为清朝翰林、国史院大学士宁完我撰的碑文,西边碑为乾隆九年(1744年)工部侍郎励宗万所撰重修碑。

 

北京第三座皇家寺院在什么地方?





普胜寺的前身是明朝皇城东苑的崇质宫,俗称黑瓦殿。明英宗在“土木之变”中被蒙古瓦剌部俘获,放回后就居住在普胜寺西北的裹新库,即今缎库胡同一带。景泰八年,英宗复辟后,重修了他原来住过的地方,统称这一带叫南城。清末,南城的痕迹已消失殆尽,“惟普胜、普度二寺,似犹是旧殿之幸存者”(见震钧著《天咫偶闻》)。
 
据乾隆《京城全图》所绘,普胜寺的主体格局与现状相符,有大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山门三间;临街向东有大门一间,门前设栅栏。现状之临街大门为民国时所建,主院的建筑仍保存原物,但增加了转角廊庑和抱厦,扩大了使用空间。此寺于1915年后即为欧美同学会会址,至今仍为欧美同学会。
 
欧美同学会是在辛亥革命影响下,由当时著名的留学生颜惠庆、周诒春、顾维钧、梁敦彦、王正廷、詹天佑、叶景莘等人发起并资助,在1913年将京津两地的同学会合并成欧美同学会,以修学、游艺、敦谊、励行为宗旨,输入西方科学文化。1915年同学会会员集资现银2000元购得已破旧的普胜寺,翻修后建立会所,又于1918、1922年两次扩建。1925年由颜惠庆发起,向国内外同学募捐,由该会会员贝寿同工程师设计,再次扩大修建,共耗资四万余元。扩建后,除设大会议厅外,还有餐厅、图书馆、游艺室以及浴室、招待所等服务设施,成为今天会址的规模。
 
抗日战争胜利后,被严重破坏的北京会址得以收回并陆续修复。该院内的两大卧碑于1984年运往五塔寺石刻博物馆收藏。

 

北京第三座皇家寺院在什么地方?

该碑建造于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碑型不同于传统式样,似一面高大影壁.碑顶部龙首浮雕镂刻精妙绝伦,气势威风凛凛.碑文用满、蒙、汉文合壁镌刻而成. 



今天欧美同学会内宏伟的建筑,一般认为就是明朝南城宫殿的遗址。《日下旧闻考》记载:“寺前沿河尚有城墙旧址。”1982年,欧美同学会维修房屋时,果然发现有明朝皇城的城砖。

 

现在院内还有两棵梓树,也是普胜寺的旧物。时光荏苒,当年的古寺现已不被人所知。这里如今成了欧美留学生聚会的重要场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