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弘一大师的改过十训

(2007-09-28 16:50:45)
标签:

学习公社

分类: 文章和随笔
弘一大师是我国近代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活动家,中年出家后成为佛教律宗有名的高僧。弘一大师的佛学思想体系,是以华严为境,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土为果的。也就是说,他研究的是华严,修持弘扬的是律行,崇信的是净土法门。他对晋唐诸译的华严经都有精深的研究、曾著有《华严集联三百》一书,可以窥见其用心之一斑。
  
我国佛教的律学,古译有四大律、即《十诵律》、《四分律》、《摩河僧祇津》、《五分律》,到了唐代义净留学印度回国,又译出《根本说一切有部律》许多部,后人称之为新律」。他初出家时学的是「新律」,即《有部律》。这是唐代义净所译的戒律,通行于当时的印度。弘一大师称赞义净博学强记,贯通律学精微,实空前绝后的中国大律师。他初学有部律时,写过《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犯相摘记》、《自行钞》和《学根本说一切有部律人门次第》,对有部律是深深用过苦功的。
昨天读到弘一大师写的改过十训,对修行很有启发,和大家分享一下:
 
1、虚心
常人不解善恶,不畏因果,决不承认自己有过,更何论改?但古圣贤则不然。今举数例:孔子日:“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又日:“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蘧伯玉为当时之贤人,彼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圣贤尚如此虚心,我等可以贡高自满乎!

2、慎独
吾等凡有所作所为,起念动心,佛菩萨乃至诸鬼神等,无不尽知尽见。若时时作如是想,自不敢胡作非为。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又引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数语为余所常常忆念不忘者也。

3、宽厚
造物所忌,曰刻曰巧。圣贤处事,惟宽惟厚。古训甚多,今不详录。

4、吃亏
古人云:“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古时有贤人某临终,子孙请遗训,贤人曰:“无他言,尔等只要学吃亏。”  

5、寡言
此事最为紧要。孔子云:“驷不及舌”,可畏哉!古训甚多,今不详录。

6、不说人过
古人云:“时时检点自己且不暇,岂有功夫检点他人。”孔子亦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上数语,余常不敢忘。
(不言僧过,既僧人的过恶和缺点短处不可说,但僧人的见地如果不够,可以在不影响僧人威仪的前提下可委婉的指出,这便是在护持佛法,)  

7、不文己过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我众须知文过乃是最可耻之事。  

8、不覆己过
我等倘有得罪他人之处,即须发大惭愧,生大恐惧。发露陈谢,忏悔前愆。万不可顾惜体面,隐忍不言,自诳自欺。  

9、闻谤不辩
古人云:“何以息谤?曰:无辩。”又云:“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余三十年来屡次经验,深信此数语真实不虚。  

10、不嗔
嗔习最不易除。古贤云:“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尽。”但我等亦不可不尽力对治也。华严经云:“一念嗔心,能开百万障门。”可不畏哉!
 
弘一大师晚年对密宗有较多研究,并结合自己年轻时修学的弯路提出了自己关于修学密宗的次第。他说:在大乘各宗中,此宗之教法最为高深,修持最为真切。常人未尝穷研,辄轻肆毁谤,至堪痛叹。余于十数年前,唯阅《密宗仪轨》,亦尝轻致疑议。以后阅《大日经疏》,乃知密宗教义之高深,因痛自忏悔。愿诸君不可先阅《仪轨》,应先习经教,则可无诸疑惑矣。
 
弘一大师认为,世人对密宗的误解来自于“未尝穷研”,并且在“未习经教”(也就是理论)的情况下先看《密宗仪轨》,由于觉得“怪异”,便“辄轻肆毁谤”。从弘一大师的自身经验总结中,我们也应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忽视“经教”的学习。否则会难免流于“迷信”,甚至走弯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