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经翻译中的“四例五不翻’

(2007-06-19 15:52:34)
标签:

希热多吉居士

佛法

佛学

藏传佛教

翻译

分类: 文章和随笔
近来常碰到有人说看不懂佛经、咒语,希望能给解释一下。自佛法传入中国以来,历代高僧大德在翻译佛经方面,可以说耗费了非常多的心血。因为要正确表述佛陀的意思,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还得看翻译者的佛学造诣有多深。古时的译经者,在翻译佛经时,是有‘四例五不翻’的共同守则的。
 
四例是:
 
一、翻字不翻音:如‘般若’二字,与诸佛菩萨所说的‘咒语’,虽然已经将梵字译成中国文字,但却保留原来的梵音。 
二、翻音不翻字:如佛胸前的万字相,字体虽然仍然是梵文,却译成中国的语音。 
三、音字俱翻:如大藏经中的大小乘经典,全部译成中国的语言文字。 
四、音字俱不翻:如梵文版本的佛经,全部保存梵文与梵音。
 
五不翻是:
 
一、多含不翻:如薄伽梵,含有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自在等六义;又如阿罗汉,比丘等,一个名词含有多种意义,故不翻。 
二、秘密不翻:如佛经中的一切陀罗尼神咒,是诸佛菩萨于禅定中所发出的秘密语,一词含摄无量义,中文根本就没有适当的词句,可以表达其中所含的奥义,故不翻。 
三、尊重不翻:如般若,虽然可以译名智慧,但这种能够透视诸法实相,亲证人生真理的智慧,并不是一般人的智慧可比,即使是三乘圣众的智慧,亦望尘莫及;为了显示般若的尊贵,避免人产生误会,所以只译其音,不译其义。 
四、顺古不翻: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虽然可以译为‘无上正等正觉’,但古的译经大德,故意保留原音,目的是显示佛道的殊胜,令读者特别注意!所以后来译经的人,亦随顺古人的意思,保留不翻。 
五、此方无不翻:如庵摩罗果,是印度当地的一种药果,形似槟榔,食之可驱风寒;其他地区没有,所以不翻。其实,庵摩罗,是清净无垢的意思,可译名:清净无垢果。
 
知道这些翻译的原则后,在阅读佛经的时候,就要多留意。建议同修能去买一本佛学词典,有不明白的词可以翻翻词典,好处多多啊。佛经翻译中的“四例五不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