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真师父往生还未出七,其家人还处于巨大的悲痛之中,晓旭父亲在谈及慈善基金的启动情况时,将资金的问题引向净空法师,不管陈父说的问题是否属实,作为听者,我们都要以平静的心态面对。而这篇文章的作者显然失去了这种平常心,以这样刺耳的题目来直指一位刚刚失去爱女的老人,于心何忍?
倘作者不是佛家弟子,我希望他能以宽容的心态让佛门以自己的方式来处理这件事。倘若作者是佛家弟子,我不禁想问一问:佛家修的忍辱,讲的大悲精神可曾在您的文章里见到一毫?我希望这位作者好好想一想这个问题。
关于陈晓旭慈善基金的资金来源问题,作为局外人我们并不知道它的缘起是怎样的,究竟是谁最先提出来这个建议的。提出者有没有想过资金的募集问题。以现在双方的争论看,局外人仍是一头雾水。
既然晓旭皈依佛门,何不按照佛家的方式来解决这件事情?佛门中讲究谁发心发愿,谁就要来负责。举例来说,如果我发愿印经文,我必须负起全部的责任,包括资金的准备、联系印刷厂、版式的设计等等,都要我自己亲自来做,在这个过程中,我可以向周围的师兄讲我的发愿,看看他们愿意不愿意也随喜一些资金,一起来做这个功德。如果参与的人多,事情就会很圆满。
但是在佛门中,是不可以这样做的:我发愿要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需要很多钱,我以摊派的方式向身边的人要这笔钱,别人提出疑义的时候,我马上指责人家不理解我、不配合我,然后到外面去说某某人这样那样不好,不愿意支持我的发愿。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愿就不要发,不但没有功德,还造下很多口业,两舌、绮语都出来了。这是学佛之人的大忌。
学佛的人都知道,我们的功德是要靠我们自己来累积的,即便是我们为自己累积的功德,我们也都发愿回向六道众生,我们是一点功德都不会给自己留的,这是菩萨道。我们没有道理要求别人拿钱出来做好事来为自己累积功德的,天底下没有这样的事情。学佛的人更要明白这一点。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去说,否则就成了妄语。
所以,在陈晓旭慈善基金的资金筹备这件事情上,应该以佛家的惯例来操作,谁发愿就由谁来牵头和负责。如果资金暂时没有五千万,有多少就算多少,先启动起来。不妨参照李连杰师兄的壹基金的做法,滴水总会汇成大海。我相信这也是陈晓旭希望看到的。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