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丛林制度,妙真师父剃度后,要系统学习佛法,从经、律、论(合称三藏)开始学。大概要经过2年左右的时间,由寺院观察其菩提心是否坚定不退转,是否持受戒律,观察合格后(这有点象党组织考察预备党员),然后正式为其受比丘尼戒,并颁发戒牒。这个时候,妙真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出家师父。
然而至此还不能称呼其为“法师”,法师是讲法的老师,是具备给别人说佛法资格的师父,妙真师父什么时候可以给别人说法呢?呵呵,和现代教育一样,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考试后才可以。妙真师父自己说要闭关十年,十年的时间对于一个经过系统学习的修行人来说,是可以给众生说法了,那时,我们就可以称妙真师父为“妙真法师”了。
佛教僧众称谓的含义:
l
寺院=学校=学会
和尚(古印度语)=亲教师(相当于校长)
掌管教务的称“首座”=现代学校的教务长
掌管训导的称“维那”=现代学校的督导
掌管总务的称“监院”=现代学校的总务处主任
法师=传授佛法的教师
喇嘛=上师、教师
和尚(古印度语)=亲教师(相当于校长)
掌管教务的称“首座”=现代学校的教务长
掌管训导的称“维那”=现代学校的督导
掌管总务的称“监院”=现代学校的总务处主任
法师=传授佛法的教师
喇嘛=上师、教师
仁波切:如意宝人中之宝
弟子=学生(弟子是中国古时候学生的自称)
丛林=佛教大学
弟子=学生(弟子是中国古时候学生的自称)
丛林=佛教大学
严格来说,一个寺院里只有一个出家师父可以称为“和尚”,和尚是非常恭敬的称谓,和尚是一寺之长,但是现在的人早已经不知道这些常识了。
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称自己为弟子,这就表明我们和佛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而不是人和神的关系。
我们和菩萨的关系是同学的关系,菩萨是佛早期的学生,我们是佛现在的学生。菩萨是我们的学长。所以说,佛教不是宗教,是教育。
20世纪以前,西方的学术著作对“宗教”(religion)的定义基本上可以简略地归纳为“人对神的信仰”(Man’s
worship for god)。
这是一个有关主客体关系的极为概括的定义:主体是“人”,即宗教只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现象;客体是“神”,这是只有人类社会才能想像出来的超自然的存在者;联结主体“人”和客体“神”的人类思维中的一种独特方式——信仰,以表明它不同于人类其他的思维方式,诸如理性化的逻辑推论、实验性的观察总结或直觉的感悟,它是幻想中形成的迷恋。
中国学者对宗教的定义是: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它既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的,而是有它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对于宗教的起源和形成,只能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和与此相适应的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水平方面,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
佛教既不符合西方学者对宗教的定义,也不符合中国学者对宗教的定义,佛教反对人对神的崇拜和迷信,否认世界是由神创造的。佛教认为神不能判人上天堂,也不能罚人下地狱。如果一个人能上天堂或者下地狱,那是由于他自己的业力牵引他去的。佛教认为解脱只有靠自己。共产党宣言中说:世上没有救世主,解放要靠人自己。这个观点与佛教是一致的。
佛教是一个系统完备,多学科的教育体系,是现代教育的鼻祖。
前一篇:为妙真师父的声明所感动
后一篇:禅-鸡 (ZT)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