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地解释:凡是抱着广大的志愿,要将自己和一切众生一齐从苦恼中救度出来,而得到究竟安乐,自度度他的;要将自己和一切众生一齐从愚痴中解脱出来,而得到彻底的觉悟,自觉觉他的--这种人便叫做菩萨。
作为陈晓旭的好友,1987年版《红楼梦》的编剧周雷应陈晓旭之邀见证了“林妹妹”整个剃度过程,同去的还有当年《红楼梦》的一个摄影师与妙玉的扮演者姬玉。周雷对记者说,陈晓旭对于剃度一事早已考虑清楚,在剃度的整个过程她一直面容平静。
剃度的过程:林妹妹当日“享受这个时刻”
作为陈晓旭剃度的见证人,周雷说自己一直都忘不了当天的情景,“那天陈晓旭从早晨开始就特别安静,她让我们不要打扰她,她要享受这个时刻。剃度是从下午开始的,陈晓旭跪在那里,面容平静,甚至略微带点欢喜,看起来非常美丽。整个仪式都很庄严,过程有诵经、跪拜到剃发,花去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其实我有点担心她,在剃发之前我反复问了她五六次‘你想明白了吗?确定要剃度了?’她始终带着微笑冲我点头。”周雷说,陈晓旭当时的表情让她身边的人都很感动。
林妹妹出家绝对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众生
做为潜心学佛七年之久的陈晓旭,当然知道学佛是为了什么。网上一些人认为陈晓旭是过腻了豪宅锦衣的日子,现在只想着要剃个光头凉爽凉爽再吃点素斋清清口腔;也有人认为她是受黛玉影响产生厌世而出家。这些人都是不懂佛法而妄加揣测。出家人乃是为众生离苦得乐而行走于红尘浊世,所作所为全是为众生,没有这样的菩提心和出离心,陈晓旭是走不到出家这一步的。见证陈晓旭剃度过程的居士描述,她在剃度时内心充满喜悦,脸上洋溢着幸福。可见剃度出家这样一件人生大事她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决定的,她认为这才是人生真正的方向。我们也看到她身边的人这样讲她的心愿:陈晓旭(我们以后要称呼她为妙真师父了)希望以后能到各地去弘扬佛法,让更多的人明白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上求佛道,下度众生。这是菩萨的菩提心,所以我说:红尘中少了一个林妹妹,人世间多了一个活菩萨。所有人都应该随喜赞叹妙真师父的功德,祝愿她早日证得佛果,将来能帮助更多的人。
导引求度者分别拜见知客师和维那师,请他们导引,去见住持,要求剃度。
启白求度者随诸师见住持,先立门外,由维那师禀明住持,代为启白:某某厌俗之心已决,学道之意愈坚,故今恭诣座前,慈允披剃。
请师住持允诺后,命求度者从右而进,走到住持法座前,合掌、长跪、拈香三瓣,闻磬声顶礼三拜。住持问过“汝有虔诚进道之心否?汝可一心修炼道果否?”之后,求度者随维那师念道:“弟子某今请大德为证盟剃发本师。”如此三请三拜。住持也可以指定其他僧人为证盟剃发本师,即剃度师。
开导住持为求度者开导:“汝今殷勤三请,吾愿为汝作证盟剃度本师,所有言教,汝当谛听,……汝能依教奉行否?”求度者答:“依教奉行。”
请圣住持起座拈香,以香花奉请诸佛、菩萨及剃度会上寄位诸天、梵释四王、天龙八部、伽蓝主者、土地龙神、护法神王、金刚力士、幽显神祗等,来作剃度的证明人和监坛护卫者。
辞谢四恩求度者先以世俗礼向北四拜,又向南四拜,辞谢天地、君王、父母、师长“四恩”,再以出家礼端身合掌,至诚作观,闻磬声顶礼十方常住三宝九拜,顶礼住持三拜,合掌长跪。
忏悔求度者长跪合掌,念忏悔偈:“……故于今日,生大惭愧,克诚披露,求哀忏悔。唯愿三宝,慈悲摄受,放净光明,照触我身。诸恶消灭,三障蠲除,复本心源,究竟清净。”
灌顶剃发这是剃度仪式中最庄重、最实质性,也是最后的程序。住持手携净瓶离座,走到合掌长跪的求度者面前,先用手指浇净瓶中的甘露水,洒在求度者的头顶上,连续三次,使其心地清凉,烦恼不侵。灌顶仪式结束后,一侍者接过住持的净瓶,另一侍者取来座上的戒刀。住持接刀在手,对求度者说:“今以戒刀,断汝之发,令汝尘情永灭,梵行增长。此乃旷劫多生之善因,非今朝偶尔之侥幸。汝当愈加深信,生大欢喜。”说罢举刀剃发,边剃边诵偈:“剃除须发,当愿众生,远离烦恼,究竟寂灭。”当念完偈语,头发刚剩下顶髻部分还没有剃,住持停下刀,严肃地对求度者说:“吾已为汝削除头发,唯有顶髻,汝当谛审,决定不能忘身进道、忍苦修行者,少发犹存,仍同俗侣。放汝归家,未为晚也。故吾今于大众之前问汝,汝今决志出家后,无悔退否?”求度者回答:“决志出家,后无悔退。”如此三问三答后,住持重新举起戒刀,将剩下的顶髻剃去,使得度者“爱缠永绝,福慧日增”。剃毕,得度者抖尽残发,整理衣服,归于本处,长跪合掌,乞求剃度师赐以法号和法名。赐毕,闻磬声,得度者向剃度师至诚顶礼三拜,起立一旁。住持下座礼拜,维那僧领僧众一起唱“回向偈”:“剃度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僧人落发,起源于佛陀时代。据佛传说,悉达多王子逾墙出走以后,便以利剑自剃须发并发誓说:“今落须发,愿与一切断除烦恼及习障。”烦恼习是修持中基本断除烦恼后残留的习气,烦恼障则指扰乱身心,不能专心修道的种种障碍。悉达多的断发言誓,为后世佛教徒所效法。从形式上讲,这是出家人区别于外道和其他俗人的特征;从实质上讲,它体现了出家人断除烦恼的坚定决心。
按佛门规定,剃度招徒是子孙寺院的事,十方丛林的住持、班首、执事和普通僧众,都不得招收徒弟。十方丛林清规明文规定:住持方丈并法眷人等,不得招徒削发,如违逐出。私收徒众,不许共住。这主要是为了避免产生派系,妨碍僧团的和合。在现代的丛林,上述规定没有严格执行,有的十方丛林也招收徒众,其条件有:一般要求为年满十八周岁的未婚青年;本人申请,家庭同意,身体健康,六根具足,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对于佛教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并须一名佛教徒作为介绍人。
发愿出家的男女青年,要在寺院见习一年以上时间,因缘成熟后,才由住持或住持委派其他僧人为其剃度。剃度的仪式也不如过去繁冗。而且,剃除须发是由理发师一次完成。剃度师只是拿起剃刀,一边念剃发法语,一边象征性地剃一下。
子孙寺院的沙弥、沙弥尼到了受戒的年龄,逢丛林传戒的机会,剃度师则为弟子准备好受戒用的衣、具、袍和必需的盘缠及衣单费,让弟子们到十方丛林受具足戒。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