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宗法二王(自言自语五十二)

(2009-04-22 15:25:42)
标签:

书法

草书

行书

楷书

文化

分类: 自言自语

   关于书法,大多推崇“二王”,有“宗法二王”之说。事实上,行书有体无法,楷书之法后来公认欧颜柳赵四体。王羲之的书法尽管被后世推崇,但真迹无法寻觅。王献之亦然。后人揣摩的不过是唐临本的《兰亭序》、《十七帖》和《乐毅论》等有限字帖,宗法二王实在有限。就说《兰亭序》,唐代书法家蔡希综在《法书论言:“右军之迹,流行於代众矣,就中《兰亭序》《黄庭经》、《太师箴》、《乐毅论》、《大雅吟》和《东方先生画替文》,咸偶得其精妙。故陶隐居云:[右军此数帖,皆笔力鲜媚,纸墨精新,不可复得。]右军亦自讶焉,或佗日更书,无复似者。乃叹而言曰:[此神助耳,何吾力能致。] 王羲之本人重新书写《兰亭序》不能复现,更何况他人临摹呢。再者,书法讲究笔墨纸,其一有变,书出的字也会有所差异。所以,尽管后世公认五大《兰亭序》唐摹本,应该与《兰亭序》原作会有很大差异。对比五个唐摹本,之间的差异已很明显。虽然后世书家必研习《兰亭序》,但事实上与真实的《兰亭序》隔得很远呢。 其他王羲之的摹本,别说与原作有多少仿真度,就是版本真实度也是众说纷纭。

传王羲之当初练书法,先是兢兢业业与卫夫人学习真书,打下坚实基础。尔后游历天下,纵览碑文古籍,最后集大成为书圣。王献之取法其父,虽然书法也入佳境,但还是不及其父。王献之如此,后人会如何呢?王羲之的成就主要是博采众长、师法自然,最后自成体系。其过程和精髓才是我们最应该宗法的,而以临“二王”有限摹帖为主,不过是照猫画虎。“二王”好,而所谓的“宗法二王”往往误人。后人称颜真卿为“亚圣”,是因为颜体独树一帜,全不同于“二王”。后世在书法上有成就的大家,没有因为是书体酷似二王的。其实,就书法地位来论,首先是钟繇,首定楷书;次为张芝,今草鼻祖;再有右军,行书第一。三人独树一帜,各有千秋。遗憾的是他们的书法真迹全无,然而他们的神韵流传后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