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疆行(九)

(2025-03-10 14:32:10)
标签:

作家张明

南疆行

喀什古城

班超

旅游

分类: 文学作品
南疆行(九)

南疆行(九)

作者:张明

九、喀什古城

新疆的喀什,是一个边境城市,也是一个很热闹的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而且民族气氛很浓。喀什市是喀什地区管辖下的一个县级市,面积一千平方公里,人口七十多万。街道上熙熙攘攘,人声鼎沸。

喀什古称疏勒,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据《汉书·西域传》记载:疏勒国,王治疏勒城,去长安九千三百五十里,户千五百一十,口万八千六百四十七。胜兵两千人。疏勒侯、击胡侯、辅国侯、都尉、左右将、左右骑君、左右译长各一人。东至都护治所二千二百一十里,南至莎车五百六十里……《汉书·西域传》将古疏勒国的平民百姓有多少户,多少口人都记得清清楚楚,甚至具体到个位数。我想,今天的统计部门恐怕都做不到。

东汉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西域的龟兹国(在今天新疆库车地区)国王联合匈奴攻破疏勒,斩杀疏勒国王,立龟兹人兜题为疏勒国王。第二年,汉军司马班超派人到盘橐城劫持兜题,并召集疏勒国全体官兵,述说兜题无道之状,立原疏勒国王哥哥的儿子为新国王,国民大悦。此后班超一直驻守在疏勒。

这里所说的班超,是撰写《汉书》作者班固的同胞兄弟。班固、班超、班昭兄妹三人均是史学大家。班超还是著名军事家,在西域三十多年指挥军队作战,维护三十六国的社会稳定和与大汉王朝的臣属关系,为朝廷立了大功。班超曾率兵驻扎在疏勒。东汉建初元年(公元76年),汉章帝担心班超长期在西域独处边陲,孤军作战,难以支持,于是下令班超回朝。当班超领命准备离开的时候,疏勒国举国恐慌,一位高级将领因不忍心班超离开,竟拔剑自刎。在班超到达于阗(今和田,见本文第三章“和田,于阗”)时,于阗国王和百姓大哭,有的甚至抱住班超骑马的马腿不让它走,班超自己也舍不得离开,最终又回到疏勒,一直到老年,后被朝廷下诏封为“定远侯”,后人称为“班定远”。班超在西域的经历非常精彩,甚至可以写一部电视剧。

好了,不谈“班定远”,我们来看看今天的喀什古城。喀什古城是我们到达喀什最主要的游览项目。若按女导游的介绍,喀什古城“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是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标本和切片,是古代西域城市发展到今天的活化石,是研究古丝绸之路最有影响力、最有文化价值的历史名城。我们来这里参观,主要是浏览艾提朵儿清真寺、维吾尔族人生活区、耿恭祠等。”

艾提朵儿清真寺。这是新疆最大规模的清真寺,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宗教色彩的古建筑群,是维吾尔族古建筑艺术的典范。清真寺始建于明朝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据今已经五百八十二年了。这座建筑南北长一百四十米,东西宽一百二十米,包括宣礼塔、门楼、礼拜大殿、召唤阁楼、房间、长廊、大门和院落等等,总占地面积一万六千八百平方米。可能是重新粉刷不久,外观看上去富丽堂皇的,没有那种近六百年风霜雨雪的历史感觉。回北京后,我查阅资料看到一张艾提朵儿清真寺早年照片,古旧建筑和寺前的“巴扎”(市场),显现出清真寺的古老沧桑。

维吾尔人生活区。这里有游拍街“塔哈巷”、“彩虹巷”,风情街“布袋巷”、“转角遇到爱”,食品街“爷爷的爷爷爸爸的馕”、“百年老茶馆”,吾斯塘博依——千年古街派出所。因为我退休前的职业是警察,到外地旅游时,总会关注当地的公安机关和派出所,虽然不会进去打扰,但能拍照片就拍照片,也是一种职业纪念。

耿恭祠。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喀什古城最有意义的就是耿恭祠了。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期,耿恭在西域疏勒城担任守军将领。汉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七月,匈奴几十万大军围攻疏勒城,并将流入疏勒城的唯一水源封堵,企图困死、渴死城中耿恭的守城将士和城中百姓。耿恭带领官兵掘地十五丈,仍不见出水。此时,将士焦渴困乏,有的甚至挤榨马粪汁解渴。危急之下,耿恭整理衣冠,跪拜苍天,然后拔出长剑,掘地三尺,泉水喷涌而出。于是,耿恭下令将泉水从城头泼下,匈奴大惊,认为天神助耿恭,便四散逃去。这便是流传已久的“耿恭拜泉退匈奴”的历史故事。虽然有些神话色彩,但至今有一口泉水井叫“耿恭井”。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左宗棠手下大将刘锦堂镇守喀什时,出于对耿恭的敬仰和崇拜,修建了耿恭祠以示纪念。

耿恭祠建筑高大雄伟,门前雕塑浩气凛然,耿恭全副武装骑着奔驰中的战马精神抖擞。一副古代战将的威武形象立于天地间。

这次的南疆行,让我分别见识了浩瀚无比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惊奇险峻的“托木尔大峡谷”,红色记忆中的“三五九旅纪念馆”,“万方乐奏有于阗”的和田市,久已闻名的“慕士塔格山”,纯净凄美的高原湖泊,当年西域唐玄奘的讲经处“石头城”,神奇的“盘龙古道”和风情热烈的“喀什古城”,收获满满。

像以往的游记一样,我在结尾要写一首诗,那么这篇游记就填写一首词“浣溪沙”,恭步毛泽东主席和柳亚子先生“浣溪沙”的词韵。内容如下:

 

浣溪沙·南疆行

 作者:张明

 大漠风沙布满天,彩旗歌者舞翩跹。天山儿女颂团圆。

铁马金戈开垦地,繁荣西域美于阗。新疆发展更无前。

              2024年中秋节写于北京家中)

      全文完
南疆行(九)
艾提朵儿清真寺

南疆行(九)
清真寺广场

南疆行(九)
民族特色风情街

南疆行(九)

南疆行(九)

南疆行(九)

南疆行(九)
本幅及以下照片均选自互联网(侵删)

南疆行(九)

南疆行(九)
喀什古城全貌

南疆行(九)
一百多年前的艾提朵儿清真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南疆行(八)
后一篇:和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