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行(七)下

标签:
作家张明石头城南疆行大唐西域记旅游 |
分类: 文学作品 |

我父亲喜欢历史、古典和当代文学。生活中我有个习惯,经常去书店看书、买书。虽然那时我每月的工资四十元,但书籍也就是几角钱,不算太贵。记得有一次,我在新街口的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大唐西域记》,知道是唐玄奘写的西天取经纪实,是难得的刚出版的新书,然后邮寄给在福建工作的父亲。父亲每次收到我寄来的书后,都会在书的扉页写上“某年某月某日明儿寄自北京”。父亲病故后,母亲离休回北京,将爸爸遗留的书籍也托运过来,其中就有这本《大唐西域记》。今天,我翻开这本书,看到版权页印的是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10月出版,价格九角。1977年4月,我刚从部队退役回北京,这是当年出版的新书。
之所以提到《大唐西域记》,因为这里面记录了唐玄奘当年曾来到石头城,并在这里讲经颂法。前面说到的蒲犁国,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朅盘陀国”。《新唐书·西域传》说“朅盘陀,或曰汉陀,曰渴馆檀,亦谓渴盘陀。”如果我们查阅词典,发现“盘陀”一词本意就是“石头不平”“曲折回旋”。如此看来,当年的渴盘陀与今天的石头城不仅是一体的,而且一脉相承。
唐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唐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中途路过“朅盘陀国”(蒲犁国),他在《大唐西域记》里是这样记载的:
“‘朅盘陀国’,周二千余里,国大都城基大石岭,背徙多河,周二十余里。山岭连属,川原隘狭。谷稼俭少,菽麦丰多,林树稀,花果少。原隰丘墟,城邑空旷。俗无礼仪,人寡学艺。性既犷暴,力亦骁勇。容貌丑弊,衣服毡褐。文字、语言,大同佉沙国(即疏勒国,今天的喀什)。然知淳信,敬崇佛法。珈蓝十余所,僧徒五百余人,习学小乘教说一切有部……”
唐玄奘在文中提到的“徙多河”,就是今天的塔什库尔干河。唐玄奘在书里并未写他如何讲经,写的只是他的见闻,这些见闻已经跨越了一千三百八十年。而我另查资料,得知石头城建于公元一世纪,是今天的塔吉克族祖先建立的王国城堡,距今长达两千年。如今,人去无踪,只剩下残垣断壁,累累碎石,但蓝天、白云、雪山依旧,绿树和青草还在随风而舞,干涸的河谷变为牧场,一切都成为记忆,令我感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