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掠影(一)

标签:
作家张明新加坡掠影华裔情感旅游 |
分类: 文学作品 |

今年春节,年近七十的我和老伴儿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出国旅游。旅游地是新加坡。
从2024年2月9日开始,我国和新加坡持普通护照因旅游、探亲或商务等事项的人员,入境对方国家可以互免签证。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为老百姓外出旅游提供了方便。
2月14日至18日,也就是正月初五至初九的五天,我们一大家子人一起去了新加坡。下飞机入关查验护照后,取行李、乘车,直奔女儿、女婿事先联系好的酒店,办理入住登记和存放行李。
新加坡地处北纬1度18分,靠近地球赤道线,处在热带地区,全年都是夏天。从国内二月份寒冷的冬天猛然进入新加坡的炎热夏季,我有些不适应。但是出门在外,总要克服旅游途中的不利因素,从不适应到适应。
几天下来,尽管我们匆匆忙忙走马观花,每天大概要走二至三万步,筋疲力尽身心疲惫,却感觉快乐至极,兴趣未减,收获满满。我很愿意将新加坡的所见所闻分享给读者和想去新加坡旅游的朋友。
新加坡的街头餐饮和饭店的饮食。尽管这里是国外,但是有许多中国餐馆,例如“华厨”“川菜”“重庆火锅”“东北菜”,甚至还有“烤串”等店铺布满大街小巷,而且都是汉字牌匾,一目了然。大卖场里的餐饮柜台也很有特色。不仅有中餐,还有马来西亚风味、印度咖喱、日本料理、韩国烧烤等,一个个柜台就如一个个窗口,整齐鲜亮,香味扑鼻,任凭客人挑选。我有时候选牛肉面、排骨面,或者米饭炒菜,质量有保证,味道也可以接受,只是价格让我们咂舌。一碗牛肉面或排骨面要十八新加坡元,假如工作和生活在新加坡,这个价格当然不贵,但我们使用的新加坡元都是女儿和女婿用人民币兑换的,当时的汇率是人民币五元三角兑换新加坡货币一元,新加坡十九元相当于人民币一百元七角。想想看,在国内人民币一百元买一碗牛肉面或排骨面,大家能接受吗?尽管价格不菲,可无论是牛肉面还是排骨面,面里的牛肉或猪肉排骨质量都特别好,宽大、厚重,味道醇美,绝不偷工减料。
许多服务员都会说中文,交流没有障碍。新加坡除了华人和华裔外,还有马来裔、印度裔等,打工者甚至还有缅甸人。但也有例外,有一次,我们在一家中餐馆吃晚餐,一位女服务员用半生不熟的中文与我们交流。她说自己是缅甸人,问我们有什么需要?我们说要些开水,她摇头表示没有听懂,女儿又用英语说“Hot Water”。她取了一瓶矿泉水拿来,看来对中文和英语都不是很熟悉。
在新加坡,即使是遇到华人或华裔,他或她都是先用英语和你沟通;当你说中文时,他们马上又用中文与你交流。
游客在餐厅就餐时要开水,必须用钱买,一元或五角一杯,没有免费开水,而且餐巾纸也要顾客自己买,这一点与国内不同。有一些露天餐馆或饮料店的座位是留给到店里买东西的人。即使是空座位,不买食品或饮料的人不能就坐。
还有一个区别,就是餐厅的座位不能任顾客选择(大排档除外),而是由工作人员安排。例如,我们下榻的酒店,早晨免费供应自助餐。我们到餐厅时,工作人员要先看你的房卡,并在电脑上划勾,然后由工作人员根据就餐人数带你到合适的位置。一旦安排好,别人不能侵占,你可以放心地去挑选食物,直到你就餐完毕腾出位置。如果没有工作人员引领,就餐人员必须排队等候。我感觉这一条规定还是不错的,起码不会因为争夺餐位发生纠纷。酒店的早餐极其丰富,主食、副食、熟菜、生菜、水果、鸡蛋、坚果、牛奶饮料等等,应有尽有。仅拿主食来说,有各式面包、点心、馒头、油条、白米饭、鸡蛋炒饭、包子、虾饺、面条、米粉、米粥等,你可以找你最喜欢的食品。
有一次吃饭还遇到这样一件事,就是刚才提到的那家有缅甸人打工的中餐馆。时间大约是下午五六点钟,我们点了菜并在陆续上菜之后,发现有一盘豆苗菜做得很好吃,大家想再要一盘,却被告知厨师已经下班了,别说豆苗,什么菜也没有了。我们一看,有些空的餐桌已经收拾干净,餐椅都扣着摆在桌面上。此时,天还没有黑,正是人们吃晚餐的时候,餐馆却关门下班,晚餐的钱不挣了?这与我们真是不一样。我想,也许人家的劳动时间是固定的,到点下班休息,天经地义,挣钱不就是为了享受吗?!
还有一点需要提及的是,在新加坡,顾客用餐后要将自己使用过的餐具送到指定的地点,方便工作人员回收和洗涤。货架上还清楚地标明“HALAL”和“NON-HALAL”。女儿告诉我要将用过的餐具放在灰色的、即“NON-HALAL”的地方。回国后,我在写这篇文章时,查英语词典没有查到,上网一查才知道“HALAL”是阿拉伯语单词,中文的意思是“清真”。我们不是回民,用过的餐具属于“NON-HALAL”(非清真),所以要放在“NON-HALAL”的货架上。
由此可见店家的细致和周到。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