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华汉语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原创)(下)

(2022-05-05 12:09:11)
标签:

作家张明

中华汉语到了最危险的

公安部文联《家园》杂

历史

文化

分类: 文学作品
中华汉语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原创)(下)

中华汉语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下)

作 者:张 明

从管理和执法方面来说,国家的相关部门对字母词和“汉夹英”现象必须警惕和制止,同时强行规定有汉语等义词组的必须使用汉语,没有的,采用汉字音译。例如,许多外国人名、地名都是音译,像“亚当”、“泰晤士河”等,我们不可能将英语“Adam”、“Tamesis”直接搬到汉语里。这一点,我相信外国也是一样,瑞典文学院宣布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的时候,决不会写成“Chinese writer 莫言”。此外,国家对《语言文字法》的条文要细化,要有违法行为的认定和处罚的标准。比如,“推行规范汉字”和“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量化标准又是什么?如果违反了怎么办?如何进行处罚?因为“徒法不可以自行”,只有法律条文而没有实施保障,法律也就成为一纸空文。

这也是乱象产生的主观原因。正是这些主客观原因,妨碍了“推行规范汉字”的法律要求,没有强制力量,没有执法保障,如何去“推”,又如何去“行”?!

 

三、保卫汉语,继承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文明

 

这个标题很大,我只是从汉字的改革、历史上的汉语外来语现象、保卫汉语清除污染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想法。

试问,目前全世界有哪一种还在使用的文字具有数千年的历史资格?只有我们的汉字。 

从古到今,汉语一直是汉民族思想交流的工具。汉字既是汉语的书写符号,又是延续中华文明的载体,每一个汉字都包含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当然,汉字与拼音文字相比也有它的缺点,这些缺点主要是难写、难认、难记。难写,就是汉字的笔画多,特别是简化字之前的繁体字;难认,指的是象形、指示、会意的字不能直接读出音来,而形声字往往形旁表示的意义不明确,形旁和声旁部位多样,甚至不易区分哪是形旁哪是声旁。难记,是指汉字必须逐个去记忆,而汉字的字数又太多,等等[1]。尽管如此,学习汉字和使用汉语,会使我们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同时,又告诉我们学习、掌握汉字和熟练运用汉语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下苦功夫。但这并不能成为取消汉字的理由。

     1、汉字要不要改革。由于汉字的缺陷,曾有人主张汉字改革,将来要走世界共同的拼音文字方向。这样的改革,实际上是取消汉字。十一年前,我曾发表文章《警惕汉语的字母化倾向》[2]支持这个观点。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认识的不断深化,我觉得即便是将来,汉字也不能取消,更不能走拼音文字的道路。因为取消汉字,就等于割断中华文明的血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包括数以千万计的文献典籍将付之东流,炎黄子孙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个没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肯定是一个到处扩张并炫耀武力的民族,因为它缺乏千百年来形成的文明礼仪和文化底蕴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只会强调自己的价值观,不懂得反省,那是很可怕的。

2、历史上汉语吸收外来语的几种情况。汉语作为汉民族的交际工具,有着长久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就是不断地适应变化,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汉语可以兼收并蓄,吐故纳新。从汉语发展的历史来看,曾不断地有外来语加入。

例如上古时期,汉语中的“葡萄”、“苜蓿”来自大宛国语,“八哥”、“祖母绿”来自阿拉伯语。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印度梵语中的许多词汇随着佛经的翻译和传播进入汉语,例如:“佛、菩萨、罗汉、袈裟、僧、因缘、伽蓝、涅槃、如来、金刚、超度、轮回、解脱、化缘”等等,这些词有的是音译,有的是意译,加入汉语后,显得流畅自然。

到了明朝,西方天主教传入我国。万历年间,意大利人利玛窦等人在中国传教,不但带来了天主教教义,也同时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文化,包括天文、历算、地舆、水利、数学等。汉语从这些宗教和科学著作中吸收了大量词语,例如宗教类的有“耶稣、天主、圣母、上帝、造物主、圣经、悔罪、祷文、弥撒、洗礼、十字架、赞美诗”等,科学类的有“几何、三角、测量、哲学”等,这些外来语的加入,也符合汉语形成的规律。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侵略,使这些侵略国的语言中的词语大量强加到汉语中。这些外来词语,有些在汉语中有等义词,却非要使用这些外来词。例如不说“先生”,“小姐”,而说“密司特”,“密司”;不说“再见”,而说“古的拜”;把“末班车”叫做“拉士卡”,把“通行证”叫“派司”,把“工头”叫“拿摩温”,把“面包”叫“列巴”等等。这些现象反映了那个时候我国半殖民地的社会风尚[3]。这种外来语的情形就比较糟糕了,没有文化平等的大环境,只有所谓的“优等民族语言”和“低等民族语言”的比较。

    即便是这样,仍然是汉字组词,没有字母词和“汉夹英”词组。遗憾的是,当前我国汉语出版物的情形甚至比那个时候更加恶劣,更加有“殖民地”的色彩!

3、保卫汉语、清除污染的几点建议。汉语需要保卫,说明情形危急。我在文章的标题中提到“中华汉语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点也不夸张。如前所述,不仅是汉语报纸、杂志普遍存在字母词和“汉夹英”现象,而且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也“粉墨登场”,大量录入字母词,为这种语言乱象大开绿灯,推波助澜。汉语已被严重污染,成为不争的事实,如果不加以制止和纠正,汉语岌岌可危,消亡指日可待。

那么,怎样才能保卫汉语、清除污染呢?我以为,从法律和管理的角度来说,就是综合治理。

首先是新闻媒体严格自律。因为媒体面临的对象是最广大的读者,影响范围相当广泛。如果我们的媒体能够严格自律、摈弃字母词和“汉夹英”词组,在使用规范汉语、保护汉语的纯洁性方面做出表率,则功莫大焉,善莫大焉!

其次是公众人物以身作则。电视节目主持人、演员、歌手、名人、演讲者等,由于他们最直接面对观众,其言谈举止影响极面大,因此要随时随地注意使用规范性汉语。例如,目前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正在播出的一则广告,一个歌手在镜头前大唱“everybody 一起来,越分享越精彩......”我母亲已经八十岁了,看后就问我是什么意思?我说是英语“每一个人”的意思。我母亲接着问为什么又唱汉语又唱英语?我无言以对。我真的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唱歌?是时髦?是前卫?还是故意让一些人听不懂?如果我们的演员在使用规范汉语、保护汉语的纯洁性方面作出表率,则汉语有幸,中华文明有幸!

第三是国家语委和翻译协会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对目前国外流行的字母词进行调查、会商并探讨它们的规范汉译,形成统一标准,定期对外公布。也使得新闻媒体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字(词)可查。

第四是国家立法部门制定《语言文字法》实施细则,为保护汉语、清除污染、纠正语言违法行为提供法律保证。法律要量化,要有处罚标准,也就是说要有可操作性。

第五是政府文化(包括影视)管理部门严格执法,坚决打击汉语中的滥加字母词和“汉夹英”词组的违法现象。执法人员必须负起责任,决不能手软。

祖国的领土需要保卫,祖国的语言也需要保卫,或者换句话说,保卫汉语的规范化和纯洁性,与保卫祖国领土钓鱼岛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是完全一样的。因为两者目前都面临外国的侵略,我们不能放松警惕。

最后,请让我用一九五一年六月六日《人民日报》社论的标题来作本文的结尾:“正确地使用祖国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

六十一年过去了,这个口号仍然没有过时。

     [1] 内容参见胡裕树先生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

[2]《警惕汉语的字母化倾向》,作者张明。参见《世纪风》杂志2001年第6期;

[3] 内容参见张志公先生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上册)。

 (全文完)

 中华汉语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原创)(下)

公安部全国公安文联会刊《家园》杂志全文转载

 中华汉语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原创)(下)

此文最初为《警惕汉语的字母花倾向》,公开发表于2001年第6期《世纪风》杂志

中华汉语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原创)(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